【本文是汕头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搜狐汕头打造的《汕头城市名片》系列文章。】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汕头红色文化基因深厚,拥有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和见证革命先驱浴血奋战历程的革命遗址。作为汕头地区革命历史发展的见证,这些革命遗址大多受到了修复,并成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让英雄烈士的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接下来,一起去探寻这些革命遗址,了解那段峥嵘岁月背后可歌可泣的故事,感受革命的艰辛与当今繁荣盛世的来之不易。
金平区:秘密交通站
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汕头交通中站旧址陈列馆位于金平区海平路97号,以“华富电料行”作为掩护,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的一个枢纽中转站。它担负了护送重要领导干部、运输军需、民用资料、重要情报等的重任,为整条秘密交通线的安全畅通乃至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是汕头市十分珍贵的红色资源。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了保持中共中央机关与中央苏区(即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联络,中共中央交通局于1930年秋开辟了一条上海—香港—汕头—大埔—永定—江西中央苏区的地下交通线,全程约为3000公里。汕头交通站作为中央红色交通线上重要的枢纽,由周恩来同志亲自部署,是唯一一条自始至终未遭敌毁、保持畅通的交通线。
1931年初,当时担任中央内交科科长的顾玉良接到中央特科通知,要他与陈彭年、罗贵昆以客商身份,来汕头建立“华富电料行”,作为地下交通站。1931年4月,“华富电料行”地下交通站开始运作,由陈彭年任站长和经理,顾玉良任店内会计并负责地下党联络接待工作,罗贵昆则任职员同时负责外部联络,充当媒介和翻译。
经过多方考证,从1930年到1934年红军长征前,通过汕头交通站的党员干部有二百多人,包括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陈云、杨尚昆、刘伯承、聂荣臻、叶剑英、瞿秋白、秦邦宪、张闻天等。
在输送和采购物资方面,交通站在前后三四年时间里,向中央苏区输送食盐、布匹、药物以及电讯、印刷、军械器材等军需、民用重要物资约300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敌人对苏区实行的严密物资封锁。
汕头交通站旧址作为现存的中央交通线革命史迹的珍贵建筑物证之一,得到汕头市和金平区党委政府的重视和保护,先后列入区、市、省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17年正式启动修缮保护和布展工作,并于2019年元旦开馆揭牌对公众开放。
龙湖区:“革命树”
在汕汾路与嵩山北路交界处,有一颗枝繁叶茂、盘根错节的“革命树”——这里是目前汕头中心城区唯一能够展示“苏区”意义的一处革命遗迹。
1931年12月,为壮大闽粵赣边根据地,粉碎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和各革命根据地的“围剿”,东江特委派纪岳贞同志到汕头宣传革命,为逃避敌人的魔爪,他选择了自己的老家官埭尾(如今的龙湖区龙祥街道如龙社区)。1932年春,为加强对官埭尾苏维埃的领导,东江特委增派林大光(普宁大南山人)和郭树(潮安郭陇村人)等5人到官埭尾加强领导,纪岳贞、林大光以教书为掩护秘密宣传革命,发展农民力量,建立起一支由31人组成的农民武装。
在纪岳贞、林大光、郭树、纪经其、纪经如、纪喜龙等人的领导下,官埭尾革命群众冒死剪断敌人电线,摧毁桥梁交通,轰击敌人营盘,打击地主恶霸,没收地主粮食,散发传单、张贴标语,提出“消灭土豪劣绅、打倒贪官污吏、没收地主财产、救济贫苦农民”的战斗口号,建立了汕头第一个农村苏维埃组织。
而“革命树”正是革命志士的遮护点和传播点。据报道,当年的树冠中央有一枝冲天巨柱,树柱的上方长出雨伞一样的枝叶。革命志士爬到树冠上站岗,瞭望杂草丛生、剑麻挡路的新津河河滩那侧的动静。大树遮护了革命战士,大树下则成了交流敌情的传播点。由于叛徒告密,官埭尾村惨遭敌人清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革命树”始终作为重要红色革命遗址,被加以保护、培育。2019年,龙湖区委、区政府落实龙祥街道筹集400多万元资金,建设“如龙革命树广场”,将其打造成为一处红色教育基地、特色旅游景点和市民休闲场所。
澄海区:林灿旧居、菊池
澄海是一片英雄辈出的红土地,从上世纪大革命时期起,红色革命的火种便在这片土地播下,在潮汕的革命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盐鸿镇鸿一村,在村委会附近有一处“三落式”的老宅,门口挂着“林灿旧居”四个字,这是当地革命烈士林灿的祖屋,也是鸿沟乡红色据点的核心。
鸿沟乡是一个较早接受先进革命思想的地区,农会在1926年以前已经建立,由共产党员担任骨干,在当地发挥很大的影响作用。
1927年,澄海发生了“四·一〇”反革命事变,澄海工农武装只得转入了莲花山区继续坚持斗争。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大举搜捕革命同志,时任中共澄海县特别支部书记的林灿被捕,同年9月经多方营救出狱。出狱后林灿回到家乡鸿沟,以自家祖屋、杉厂等为据点开展地下革命活动。1942年,林灿随革命队伍转战至安徽南部时牺牲。
在以汕头为中转站秘密红色交通线的副线上鸿沟乡就是一个重要的节点。1931年初,叶剑英同志就是经过这条交通副线到达苏区的。在鸿沟乡这个革命据点,参加活动的同志少则有二三十人,多时达六七十人。
上华镇菊池村也是澄海有名的革命老区,当地走出两名青春激荡、志向远大的革命英雄——张健和黄赤。菊池的“后书斋”是党的秘密活动地点,当时,张健日间以教书为掩护,夜间则经常和一些年龄较大的学生和校外青年座谈,传播新思想。黄赤是另一位从菊池走出来的革命英雄。1938年,才17岁的黄赤就参加了由中国共产党韩江工作委员会领导的抗日救亡宣传工作,1939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开展地下工作,担任地下党交通员,从事情报收集和传递等工作。
近年来,澄海区积极发掘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将红色资源保护开发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不断加快乡村发展步伐,打造红色生态旅游区,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潮南区:大南山革命根据地
大南山是广东省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中国18块革命根据地之一,彭湃、徐向前、李富春、邓发、古大存、方方等先后在这里领导过革命斗争,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大南山革命旧址红场
红场镇原名石船,曾经是大南山革命根据地,是二战时期大南山革命苏区党政军指挥机关的所在地,土地革命时期东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江特委及其军委机关曾两次驻留于此。其中列为广东省重点保护革命文物的有3处,分别是红场广场革命旧址、红宫、大南山石刻革命标语(25石37幅312字);列为市(县)文物保护单位的有3处,分别是红军医院旧址、革命烈士纪念碑、英雄石洞。
红场广场革命旧址位于红场镇的大陂村、大溪坝村和虎白坟村之间的飞鹅山下,为中共东江特委和潮普惠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发动群众所开辟,广场南侧有一圆台巨石被作为天然阅兵台和石讲台。革命石匠翁千于阅兵台巨石正面镌刻“巩固苏维埃政权”七个大字,还凿有16级石阶方便登上阅兵台(石讲台)。
1930年底,中共潮普惠县委和苏区政府为了巩固大南山革命根据地和苏区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措施之一是制作石刻革命标语,鼓舞革命斗志。所以在绿树成荫的山间,石刻革命标语随处可见,主要位于大陂村和大溪坝村一带。
革命烈士纪念碑
1963年12月21日,潮阳县人民委员会为纪念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潮、普、惠大南山地区牺牲的867位革命烈士,建立了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先烈长眠于此。
南山临时军事委员会(又名“彭杨军校第四分校”)旧址——红宫,位于红场镇林招村三房祠,是红军四十七团成立和潮阳县革命委员会成立的处所,也是彭杨军校第四分校的校址。红宫坐西向东,当时仿效苏联红宫将四周墙壁均刷为红色,故名“红宫”。
2019年11月,潮南区启动《潮南区大南山核心区旅游发展规划暨重点项目概念规划》。红场公园作为该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率先启动,也是打造大南山片区振兴发展的示范项目。2020年12月底,红场公园修缮竣工并于2021年元旦正式对外开放。
潮阳区:海门莲花峰风景区“万人冢”
最近,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评选的第三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名单公布。 莲花峰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区成为第三批中汕头市唯一的入选项目。
潮汕抗战史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莲花峰风景区其中一处景点——“万人冢”正是这段特殊历史时代留下的特殊历史印迹。
1941年3月25日,继汕头、潮阳沦陷后,日军占据海门,开始实行“三光”统治,陆路设卡,海路海禁,海门同胞经过哨卡稍有不顺,惨遭杀害。日本军队侵占海门后即封锁港口、破坏渔船,肆意进行屠杀,使海门人民陷入饥谨与受杀害的深渊。尤其是1943年夏季,遭遇灾荒,瘟疫流行,更是成批死亡。海门沦陷期间,死亡计3万多人、遍地尸骨惨不忍睹。
海门“万人冢”遗址位于莲花峰北侧小山坡,建于1946年,占地500平方米,墓中收埋着海门沦陷时饿死和被日军杀死的1.17万名同胞的尸骨。该冢墓埋葬的只是海门死难人民的一部分。
为了铭记历史,1995年,莲花峰风景区管理处筹资,将“万人冢”拓建为占地四千多平方米的园林式墓园。有墓亭一座,石刻碑文为:“海门陷倭癸未夏死难同胞之墓”,左右挽联为“创痕留史乘,怨气拥风涛”。另外增刻了当年苦难历史真实镜头的十六幅石影雕,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侵略者的野蛮和疯狂,时刻警示年轻一辈牢记历史,牢记在潮汕这片土地上那段艰难的岁月。红色精神在这片土地上永不褪色,在这片土地上始终激荡。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汕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濠江区:“蓝氏耀祖祠”
濠江区玉新街道黎明社区是一个革命老区村,“蓝氏耀祖祠”就是革命烈士蓝松坤当年召开农军会议的地方。上世纪20年代,蓝松坤在这里组建了一支农民自卫军,与国民党反动派开展革命斗争,留下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蓝松坤烈士是濠江区历史上早期加入党组织的几位先烈之一,1894年出生于浮山即如今的濠江区玉新街道黎明社区一个贫寒家庭,仅读了三年小学便辍学随父亲务农。农闲之时,他兼做船工运载沙土,往来于汕头至河浦之间,赚点钱帮补家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救了共产党员方惟精,也因此加入了革命队伍。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潮阳各地农会、农军骨干分子有的惨遭杀害,有的被捕入狱,革命处于低潮。但蓝松坤领导的农民自卫军坚持斗争,声势不减。
1928年6月,蓝松坤识破驻守达濠的国民党白匪准备进攻浮山的阴谋,设伏击毙围剿国民党军警9人。国民党白匪恼羞成怒,不久组织第二次“围剿”,派出重兵把浮山团团围住。为了保存革命的力量,农民自卫军根据党组织指示暂停活动,分散撤退。但是,因为叛徒出卖,蓝松坤一家惨遭毒手。
新中国成立后,蓝松坤烈士的英雄事迹写进了《潮汕英烈传》。近年来,重新修缮的蓝松坤烈士故居,也成为濠江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南澳县:“渔民革命烈士纪念碑”
美丽的南澳岛,不仅仅有旖旎的滨海风光,还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后宅镇宫前盐村是南澳县的革命老区村。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反封建反剥削的渔民革命运动就在这里发起。如今,宫前盐村传承红色基因,通过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地,加快乡村振兴。
在南澳县烈士陵园内,耸立着一座“渔民革命烈士纪念碑”,这是为纪念1930年南澳渔民革命而建立的。此外,还在革命运动的宫前盐村建起了革命历史展览馆。
蔡盖清是渔民革命的领导人,18岁考入金中读书,他接触到共产党的先进理论,就在金中秘密加入共产党。1929年,蔡盖清、陈戊等人成立渔民工会执行委员会,此后一两年间,全岛就有上千名渔民加入工会,地下党员利用天后宫等地召开秘密会议,开办夜校,向渔民宣传革命,培养革命骨干,点燃革命的星星之火。1930年8月,国民党侦缉队逮捕并秘密杀害蔡盖清。1930年9月25日在中共东江特委领导下,陈戊率领南澳渔民暴动,攻入县城。后来,陈戊当选为中共潮澄澳县委委员,又被派往饶平海山岛、汛洲岛组建党支部,可惜于1931年暴露身份,被地主武装围捕杀害。
改革开放之后,南澳县对云澳中柱村,后宅镇宫前村、山顶渔村等红色史迹进行了修缮保护。南澳县最大的自然村——山顶渔村,曾经是当年中共东江特委领导开创的重要红色根据地,2017年12月被省委组织部定为“红色村”。
(部分资料来源:汕头橄榄台、汕头日报、南方+、汕头新闻、红色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