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三月芳菲始,踏春赏花正当时。
经历了冬季的寒冷和刚结束的倒春寒,春日的暖阳终于洒向了成都这座千年古城。此时,也到了春日赏花的好时节,海棠、红梅、玉兰花……争先盛开,买几株回家观赏或站在花树下拍照,都是很惬意的选择。
不仅现代人爱赏花,在成都居住过的古人,对花的喜爱也溢于言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代诗人杜甫曾寓居成都近四年,在他的许多诗中都写到了成都的花,杜甫对于成都花景的喜爱可见一斑。
据了解,唐代的成都,已经有了专门的花市,供人们买卖花木。“月晓已开花市合,江平偏见竹簰多。”这首唐代诗人萧遘所作的《成都》,便描绘了花市期间的成都盛景。
今天,红星新闻记者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与两位唐装丽人一起感受春日风光和古诗里的成都花景。
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
公元759年,安史之乱尚未平息,杜甫带着全家到成都避难,在当地友人的帮助下,他在成都西郊建了草堂,草堂落成之后,他就写诗向县令索要100根桃树秧苗,而且拜托对方尽量在春前送到,以便应时栽种。
杜甫在《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中写道,“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诗中的浣花村便是如今杜甫草堂所在之地。县令如期按数将桃树苗送到,待杜甫把这些秧苗统统栽好,又特意选择了五棵茁壮的栽到院子里。
春风送暖,春雨滋润,树苗长势喜人,生出茂密的枝条,杜甫爱惜这些枝条,不忍心把它们剪掉,宁可绕着走。甚至有几株已经挡住他家进出的路,也不曾忍心修剪。
有朋友建议他砍掉几株,杜甫依然舍不得,写诗婉拒,“小径升堂旧不斜,五株桃树亦从遮。高秋总喂贫人实,来岁还舒满眼花。”意思是,过去小路在下午直晒的阳光,这五株桃树就栽在门口,用来遮挡太阳。待桃树到了秋天,还会馈送鲜美的果实,更重要的是来年春天还舒张,满眼红花。
有一夜,狂风大作,吹折了几段树枝,杜甫很是伤心,写下“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是家。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斥责大风。从此,成都人再提及桃花,就不得不与杜甫、与历史文化,与那些美丽的诗句有关。
眼下再游杜甫草堂,门前桃花早已开好,缓步走进,仿若时空穿梭,再次走入那“花重锦官城”的时代。
成都二月海棠开,锦绣裹城迷巷陌
这个季节走在杜甫草堂的园中,可见大片垂丝海棠扶疏摇曳、嫣红欲滴,或立于江边,或藏于墙隅,或植于绿植丛中,颇具诗情画意。徜徉在海棠树下小憩、饮茶、吃糕点,不知不觉便与身边无处不在的春天融为一体。
其实,海棠花早在汉代就进入了皇宫禁苑,而成都的海棠在唐宋时期最为繁盛。唐代诗人贾岛曾写《海棠》,赞叹成都锦江两岸种植的海棠花“昔闻游客话芳菲,灌锦江头季万枝”。
坐在海棠树下的古装丽人
到了宋代,在成都做官的陆游写诗描绘海棠盛景“成都二月海棠开,锦绣裹城迷巷陌。燕宫最盛号花海,霸国雄豪有遗迹”。其中,燕宫指五代后蜀的燕王宫,曾是成都海棠花最多最繁盛的地方。
其实,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一座让人不想离开的城市。唐代诗人方干《蜀中》诗就称:“游子去游多不归,春风酒味胜馀时。闲来却伴巴儿醉,豆蔻花边唱竹枝”,诠释了成都吸引人的不仅有美丽的风光,还有美酒、美食、美女、魅力的歌舞和优美的诗。难怪唐代诗人许棠游历蜀地时,他的朋友、诗人张乔要特地写诗提醒他:“行歌风月好,莫老锦城间。”
红星新闻记者 邱峻峰 曾琦
摄影记者 段雪莹 编辑 乔雪阳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