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达清编辑
第898期
宁国云梯梯田
云梯畲族乡位于天目山腹地,是安徽省唯一的畲族乡。自古以来,在一些具备水源条件的地方,畲民总要利用一切可能种植水稻。由于畲村位于地形复杂的山区,为了种植水稻,只能依山就势造梯田。他们不畏艰难,开山劈岭、将仰赖天雨的山坡开作旱地,将能够引水灌溉的山坡筑为梯田。经过畲民的世代积累,在畲乡建设了壮美的梯田景观。
解放后,云梯畲乡梯田成倍地扩张,形状千奇百怪。有的田块细长狭窄,长度可达百余米,而其宽度有时不足一米,素有“青蛙一跳三丘田”之说。最小的田块,大小如盆,仅能容下几棵秧苗,却也有土石垒筑的像模像样的田埂。层层田埂错综繁复,叫人难以数清一座山有多少块梯田。
春耕时节,畲乡梯田灌满了水,几坡几岭,水光粼粼。白云间,农民在梯田中劳作,一群群白鹭追逐着水牛在新翻的田泥中觅食。插秧后,稻苗茁壮成长,几坡几岭又变成的层层叠叠的碧绿。夏秋稻谷成熟,几坡几岭又是一片金黄。
2001年以后,为落实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云梯畲族乡梯田大多改种雷竹、山核桃等经济林,但梯田的基础结构仍依稀可辨。(图/陈为中、李佑民,文/黄国华)
照片原载1973年宁国县创作组编印的《文艺创作选》第一辑,题名为《畲山新貌》,时间为70年代初,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新面貌。
广德卢村水库
卢村水库位于无量溪河上游,距广德县城东南10公里,水库集水面积139平方公里,平均年集水量1. 22亿立米。设计最大坝高32米,坝顶长度952米,坝顶宽4.6米,总库容7150万立米。水库是以灌溉、防洪为主,结合发电养鱼、旅游观光等综合利用的省重点中型水库之一。水库始建于1970年11月,1980年底基本竣工,1981年9月通过了由省水利厅等单位组织的工程竣工验收。国家累计投资达978.26万元,累计完成民工工日450万个。
工程初清理水库基地
1976年12月省委书记王光宇率领学大寨参观团到卢村水库视察
宣城县兴修华阳河
华阳河是水阳江宣州境内7条支流之一,发源于溪口,流经新田、黄渡,在向阳大洪村注入水阳江,全长44公里。河水比降大、流速快、河床卵石覆盖层厚,易冲易淤,塌岸改道易发,灾害频繁。1976年秋,宣城县委开始整治华阳河,上游进行水土保持,下游挖河筑堤;实行人工操作,共动员民工120万人次,挖河29.45公里、筑堤61.55公里,1978年结束。图为施工时男女老少齐上阵,万人大会战的场面。(焦正达)
绩溪大兴蚕桑
绩溪是著名的蚕桑之乡,有着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建国初期,在临溪镇孔灵村建起蚕种场,生产规模居全省领先。1955年,绩溪建起全省最大的缫丝厂——绩溪缫丝厂。1970年代以前蚕茧产量居全省之首。“梅花牌”白厂丝成为全省丝绸出口之冠。改革开放后,形成从栽桑、制种、养蚕到收烘、缫丝、织绸、服装的一条龙生产体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茧丝绸产业为绩溪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洪树林)
旌德兴起苎麻热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际市场对苎麻需求量大增,引发国内苎麻价格上升。旌德种麻历史悠久,素有“麻乡”之称,当时每公斤苎麻价格高达16元,普通工作人员工资不足百元,致使旌德苎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1987年种植面积从1984年的0.5万亩激增至3.69万亩,以庙首、乔亭、白地、旌桥4个乡较为集中,几乎是户户种麻,人人刮麻。麻纺加工企业从无到有,发展到五家。图为1986年8月庙首乡练山村苦竹里农家在刮麻。(图/严厚康,文/方光华)
郎溪特产——瑞草魁
“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剖符虽俗史,修贡亦仙才。”这是唐代诗人杜牧《题茶山》诗中的精粹名句,以赞誉茶之佳品——瑞草魁。瑞草魁产于安徽郎溪的鸦山,又名鸦山茶,早在千年前就名噪全国,实属我国历史名茶中的奇葩。1986年9月,著名茶叶专家陈椽教授携十余人来郎溪县予以鉴定,认为贡茶瑞草魁色泽翠绿、香气高长、鲜醇爽口、回味隽永,是茶中上品。
陈椽教授在郎溪品鉴瑞草魁
古南丰黄酒
安徽古南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郎溪南丰,现为中国酒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黄酒协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黄酒分会副会长,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安徽省最大的黄酒研发和生产基地,位居我国黄酒行业前列。1995年7月安徽省政协常务副主席杜诚曾莅临古南丰酒厂调研指导。2010年,“古南丰本坊小缸酿造技艺”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为古老的造酒工艺蒸饭和冷却。(图/古南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文/黄为民)
分税制改革
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将税收按照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有时还有共享税)两大税类进行管理,目的是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调动中央、地方的积极性,加强税收征管,保证财政收入和增强宏观调控能力。为此,郎溪县也相应成立了郎溪县国家税务局和郎溪县地方税务局。
图为郎溪县国税、地税举行挂牌仪式
旌德物资交流会
旌德“三月二十八”物资交流会,是由历史上的东岳菩萨庙会演变而来。每逢菩萨会,旌德四乡和绩溪等地农民纷纷结伴而来观看迎神赛会。农历三月二十八前后正是备耕生产、各种秧苗投种时期,沿习“日中为市”“以物易物”传统,将多余的农副产品、手工制品、瓜果秧苗等,随身带来交换自己春耕缺少的东西,正所谓“一探亲、二拜年”两全其美。时值春耕季节,春雨霏霏,蓑衣箬帽成了畅销品,遂习称“蓑衣箬帽会”,百姓口语为“三月二十八”。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旌德县城乡物资交流会”。(方光华)
耕牛交易市场(严厚康摄于1984年)
交易会上卖蓑衣的老农(严厚康摄于1985年)
宁国胜利水泥厂
胜利水泥厂坐落在宁国县山门公社,属于上海“小三线”企业。1978年10月,国家建委将胜利水泥厂扩建项目下放给安徽省建设。为此,安徽省建委成立“安徽省宁国水泥厂”,1979年引进世界银行科威特政府贷款,引进日本三菱重工株式会社、三菱矿业水泥株式会社、明和产业株式会社工厂设备进行建设,1982年9月23日破土动工,1987年5月工程验收。企业占地5333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一期建设总投资4.6亿元,年设计生产熟料120万吨、水泥150万吨。
1996年9月,省政府批准成立以宁国水泥厂为核心企业的“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996年10月,宁国水泥厂开始建设中日合作能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1997年10月21日,海螺水泥H股(0914)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成为我国水泥行业首家在境外上市的水泥企业。1998年3月,我国首套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机组,日产4000吨熟料生产线配套6480千瓦余热发电系统在宁国水泥厂竣工投产发电。
宁国水泥厂生产的“海螺牌”水泥,覆盖一般民用和特殊用途领域,被广泛应用于虹桥机场、东方明珠、金茂大厦、连云港核电站、上海磁悬浮列车、北京原子能快速反应堆、国家地震监测网等世人瞩目的标志性和高新技术工程。产品出口美国、欧洲、非洲、亚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海螺水泥看宁国”的美誉。(唐怀海)
“西亚特”牌汽车
郎溪县西亚特汽车有限公司,属于郎溪县建平镇集体企业,始建于1991年,终于2000年。1996年,“西亚特”牌汽车被列入国家汽车生产名录,西亚特汽车有限公司曾跻身全省“50强企业”、安徽省“明星企业”。图为该企业生产的各类型汽车。(图/《郎溪县志》,文/黄为民)
广德四合乡缫丝厂
1992年四合乡缫丝二厂新建项目开工建设现场。工厂职工齐上阵,共同建设新厂房,现场气氛热火朝天。
茧丝绸总公司缫丝二厂投产仪式现场。当天共有百余人参加了投产仪式,原四合乡党委书记马志超出席仪式,原缫丝二厂厂长在仪式上作了报告。
东干渠建设
东干渠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宣州市建设的一项重要水利灌溉工程。自泾县纪村水电站至宣州市金坝乡梅村,全长42.08千米,其中宣州市境内35.7千米。设计渠底宽6.5—4.2米,水深4.1米,流量44.3立米/秒。工程于1989年10月开工,1993年4月23日开通并试水成功。工程总投资8854万元,共完成土石方434.9万立方米,灌溉农田39266.66公顷。(图/孔明生,文/童达清)
东干渠施工现场
安徽省副省长赵树丛、省水利厅长纪冰、市委主要领导视察东干渠
(本文选自宣城市政协编《宣城老照片》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