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一首熟悉的歌唱出中国这个少数民族大家庭的欢乐。
说起少数民族,云南永远绕不过去。云南一共有26个少数民族定居于此,其中有15个是云南所独有的。同时云南也是中国茶叶的发源地之一,与民族文化伴生的民族茶文化各具特色。
即使没来过云南的朋友也能说上一两样,例如大理白族三道茶、傣族竹筒茶等等。其中又以“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大理白族三道茶尤为出名。
白族能歌善舞,烹茶也是一把好手。自唐代南诏时期开始,受佛教徒喝茶提神影响,白族人民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喝茶习俗——三道茶。其中还流传着一对木雕师徒关于人生哲理的哲学故事,故事先不说,毕竟有点玄乎。
根据民俗说法, 三道茶当初只是长辈对晚辈求学、学艺、经商,以及新女婿上门时的一种礼俗。而且一般由家中或族中长辈亲自司茶,作为一种祝福的茶礼仪式。而如今三道茶的应用范围已日益扩大,成了白族人民喜庆迎宾时的饮茶习俗。
白族三道茶,三道茶序诸般滋味,需要不同制法和原料。
第一道:苦茶
将一只砂罐置于文火上烘烤热后,取适量茶叶放入罐内,不停地转动砂罐使茶叶受热均匀,待罐内茶叶"啪啪"作响,叶色转黄,发出焦糖香时,立即注入已经烧沸的开水。稍冷却后,主人再将茶水倾入茶盅献给客人。
由于茶叶经烘烤、煮沸而成,其色如琥珀,焦香扑鼻,喝下去滋味苦涩,故而谓之苦茶。
第二道:甜茶
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与此同时,还得在茶盅内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再将煮好的茶汤倾入茶盅,品起来甜而不腻。
第三道:回味茶
称之为“回味茶”。煮茶方法虽然相同,但茶盅里放的原料已换成蜂蜜、炒米花、干粒花椒与核桃仁,这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
白族三道茶,可溯源自公元八世纪,此时盛唐已衰,但茶文化在中华大地开始盛开,茶开始脱离药品、食物的范畴,与主流社会价值观开始融合,升华出丰富的精神内核。
单以饮茶法来说,大唐中原地区时兴煎茶。
煎茶是从末茶的煮饮法改进而来,包含了备器、择水、取火、候汤、炙茶、碾罗、煎茶、酌茶、品茶一系列步骤,这在陆羽《茶经》中有详细记载。
但与大唐不同,此时南诏国主要的烹茶法并不是煎茶。
据唐懿宗咸通五年(864年)樊绰所撰《蛮书》中记载:“云南管内物产第七,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两相对比之下,可以发现白族三道茶正是传承于这种颇具历史风韵的饮茶方式。不同于隋唐中原的煎茶,更倾向于汉魏六朝的煮茶。一千多年传承而过,它早已融入到白族人民的一饮一啄,一言一行之中。
白族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这样的滋味流转就和传说中南诏木雕师徒关于人生哲理的探讨如出一辙。苦茶代表人生勤苦,甜茶代表苦尽甘来,而回味茶则是尝遍人生冷暖酸甜苦辣,不以己悲不以物喜的淡泊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