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有幸到北京老城区的南锣鼓巷胡同游玩,周围载客的三轮车,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坐上去优哉游哉地转上一圈,颇有一番风情。不过其中一辆带着杏黄色顶棚的三轮,却要更加显眼。
车主人是一个皮肤略黑,头发花白,穿着马褂的老大爷,而这正是今天所要介绍的主角,清朝宗室的后代,爱新觉罗·安林。
如今的安林,已经是年过花甲的老人,在北京城当中蹬了38年的三轮车,而他最显眼的身份,莫过于这个皇室的招牌,根据他的解释,安林是镶黄旗出身,祖上也是一个清朝王爷。
1947年,安林出生在了南锣鼓巷板厂胡同的四合院里,之后又搬到了福祥胡同的另外一处小院,他算得上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然而此时的局势,却也在风云变幻,无论皇室贵族,自然一概而论,安林的父亲,为了生计,本来就是手艺人,等到了1972年,做了一名木匠。
安林挣的钱刚好能够满足开销,然而等到了80年代,随着他娶妻生子,加上母亲得了食道癌,导致家里的生活压力,也是与日俱增,为此安林也为生计发了愁。
一直到1981年,此时社会风气逐渐开放,城区有着不少三轮人力运输,在景区附近尤甚,安林立刻想到,自己为何不从事这一行呢?
为此他从线路,到行头下足了功夫,等到1982年,安林正式上任了,穿着一身干净的马褂,三轮车也是崭新的,很快就在西单商场接到了第一名搭车人。此时街头公交车寥寥无几,出租车也没有多少,因此不少讨厌拥挤的人出差,还是喜欢乘坐三轮,安林第一天上班,就赚了15元,要知道他过去一个月,加起来工资也才只有75块钱。
在此之后,安林逐渐跑遍了北京城,积累下一些身家,他为此继续升级自己的装备,给其换上了不锈钢,再装上一些铜饰品,一共花了5千。
没想到这一干活,就是数十年,随着时代的发展,北京的街头,很难再见到三轮车的身影,但是速度偏慢的它,倒也成为了在景点转悠最好的一种选择。
安林也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南锣鼓巷,兼做着讲解的生意,按照收费,一个小时150元,这名有些固执的老人拒绝讲价,因为在他看来,“我就是值这个价钱”。实际上,安林出来经营,倒还真不为了钱,他的儿女都已经长大,前往国外工作,那处老宅,如今已经是天价,完全能够让自己衣食无忧。闲不住寂寞的安林却依然出来工作,也算是体验一番市井生活。
实际上,像安林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1912年,2月12日,随着隆裕太后代表溥仪签署清帝逊位诏书,传承2000多年的封建体制从此告一段落。
而作为清帝退位的条件,民国部门也和皇室达成了一致,每月会提供400万的大洋,帮助其开销,但是这笔钱对于清宗室庞大的人口数目,依然是杯水车薪,再加上不少人早已经挥霍糜烂成性,家境也是一穷二白,发放的钱款通常都不会及时到位,尤其是在冯玉祥将溥仪赶出北京城后,款项改为了每年补助清皇室50万,更是大幅度缩水。
克勤郡王,是清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然而到了末代王爷晏森的手上,只知道享受的他先是倒卖了府中财物,之后又买了祖宅和墓地上的树木砖瓦,依然无法供给开销,最终当上了一名黄包车夫,北京人将其称之为“车王”
另外一位铁帽子王睿亲王魁斌,在1915年去世,然而他的儿子中接班后,依然是一副少爷派头,到处转卖古董文物,王府逐渐变得家徒四壁,等到民国时期,打算和同伴一起盗掘祖上坟墓,结果被民国卫兵当场抓住,送入法院判了七年牢。
拉黄包车的铁帽子王,还包括了郑亲王昭煦,后者欠下教会10万银元,因为无力承担债务,府邸随后被收购,同样靠着拉黄包车作为本事,不过无论昭煦还是安林,时人为了享受一番“王爷拉黄包车”的体验,他们倒也总是不缺生意。
常言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安林的故事,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