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最后一天。周围一望无垠的俄罗斯啊——我的故乡。
整个天空染满均匀的蓝色;天上只有一片云彩——不知它是在飘浮呢,还是在消散。没有风,天气晴和……空气呢——像刚刚挤出的牛奶那样新鲜!
云雀在高声鸣叫;鼓胸鸽在咕咕低语;燕子在静悄悄地飞掠,马儿有的在打着响鼻,有的在嚼草,狗儿没有发出吠声,站在一旁温驯地摇着尾巴。
空气里昵,散发着烟和青草的气味——还夹杂着一点儿松脂和一点儿皮革的气味。大麻田里大麻花盛开,散发着浓郁的令人愉快的芳香。
一条深深的,但缓缓倾斜的沟壑。两边长着好几行爆竹柳,枝叶婆娑,下边的树干却已龟裂了。一条小溪顺着沟壑流去;透过碧清的涟漪,溪底的小石仿佛在颤动。远处,在天空和大地尽头的边缘上,闪现着一条大河的碧流。
沿着沟壑——一边是整齐的小粮仓,门儿紧闭着的小贮藏室;另一边是五六间木板屋顶的松木小农舍。每个屋顶都竖着一根装有椋鸟巢的高高的杆子;每家的小门廊上,都装饰有一匹铁铸的短鬃小马。粗糙不平的窗玻璃上,辉映出七色彩虹。木板套窗上描绘了花瓶。每座小农舍前,都端端正正地摆着一张完好的条凳;几只猫儿在墙脚周围的小土堆上蜷成一团,耸着透明的耳朵;高高的门槛后边,现出凉爽、幽暗的前室。
我铺开马衣,躺在沟壑的边缘;四周围——一堆堆刚刚割下的干草,散发着使人懒洋洋的芳香。机灵的主人们,把干草散放在小农舍前边:让它在向阳处晒得更干透一些,然后再从那儿放到草棚去!要是睡在那上面,再舒服不过了!
孩子们鬈发的头,从各个干草堆里钻出来;几只有凤头的母鸡,在干草中寻觅着小昆虫和小甲虫。一只白唇小狗,在蓬乱的草堆里打滚。
亚麻色头发的少年们,穿着洁净的低束着腰带的衬衫,足蹬笨重的镶边皮靴,胸部靠在卸了马的大车上,彼此以几句敏捷的话互相谑笑着。
一个圆脸的年轻女人,从窗口伸出头来探望;她笑着,不知是听了他们的话发笑呢,还是在笑干草堆里喧闹的孩子们。
另一个年轻女人用两只有力的手,从井里拉出一个湿淋淋的大吊桶……。吊桶不住地颤抖,在绳子尾端摇晃,掉出长长的闪光的水滴。
在我面前,站着一个年老的女主人,穿着新的方格布裙子和崭新的棉鞋。
一挂大空心串珠在她黝黑、干瘦的脖子上绕了三圈;一块染有红色斑点的黄头巾裹着她的头发;它一直低低地裹到黯淡无神的眼睛上边。
可是,她那双老年人的眼睛却含着欢迎的笑意;整张布满皱纹的脸上,堆满了笑容。想必这老太婆已经年逾六旬了……然而即使是现在,也还可以看出来:她年轻时候曾是个美人!
她伸开晒黑的右手手指,直接从地窖里拿出一瓦罐上面浮着一层奶脂的冷牛奶;瓦罐外壁上满是露珠,活像许多小玻璃珠子。老太婆用左手掌递给我一大块还热烘烘的面包。“吃吧,”她说,“为了你的健康,过路的客人!”
一只雄鸡忽然啼起来,并且急忙拍着翅膀,响应它的是一头拴着的牛犊不急不忙的哞哞声。
“哎呀,多好的燕麦啊!”传来我的马车夫的话声。
啊,俄罗斯自由自在之村的富足、宁静和丰饶啊!啊,安静和美好啊!
我于是想到:对我们说来,这萨尔格勒的圣索非亚教堂圆顶上的十字架,以及我们城里人所孜孜追求的一切,又算得什么呢?
黄伟经 译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出生在俄国奥廖尔省一个贵族家庭。这位伟大的俄罗斯作家,从1834年发表处女作诗剧《斯捷诺》到临终前一年发表的《散文诗》止,在半个世纪里,以诗歌、剧本、小说、特写、书信、评论等文学体裁写下了数十卷著作,描绘了俄罗斯社会生活整整一个时代。屠格涅夫的创作代表了俄国现实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尤其在俄罗斯长篇小说的发展中有着莫大的功绩。
屠格涅夫是一个极其敏感的作家,他观察问题从大处着眼,发现并及时反映整个社会的动态和方向,提出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塑造了一系列时代的典型人物。屠格涅夫特别善于塑造女性的形象,他认为,女性的天性是热情的、不妥协的、敏感的、好幻想的,天赋有一种对新的、英雄主义的事物的期待。
《罗亭》中的娜塔里娅、《贵族之家》中的丽莎,都令人难忘,特别是《前夜》中的叶琳娜那种勇于献身的女性形象,叫人肃然起敬。他还是描写风景的大师,在他的笔下,俄罗斯的花草树木、河流山川、草原池塘,都展现出美丽如画的面貌。在中国,屠格涅夫是最受欢迎的外国古典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代表作《猎人笔记》、《父与子》、《处女地》等成为中国知识界人士手不释卷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