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东南的苗寨,随处可见的除了吊脚楼,更多的可能就是桥了,而桥从建造材质上来区别可分为木桥和石桥,从使用功能上来区别又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风雨桥,第二种就是家祭桥。
“风雨桥”,顾名思义为遮风避雨的桥,它既可行人也能够给想乘凉休息的人提供一个很舒适的好地方,到了晚上还有着很多当地的青年男女在这儿“游方”呢!游方为苗语,意为青年男女用情歌对唱的方式进行感情交流,互诉爱慕之意,也就是谈恋爱的意思。整个风雨桥,都是以杉木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也不用一钉一铆,全是木料凿榫衔接,横穿竖插,通常都是由桥、楼、塔、亭、门组成。其中建筑的造型,主要是以侗族的鼓楼,苗族的吊脚楼形状建造而成的,不仅风格很独特,建筑技术也尤为高超。
“家祭桥”,有别于风雨桥,它的主要功能并不是用于通行,体积也与前者天差地别。在苗寨,家祭桥到底有多少座呢,桥又有多大呢?这个其实谁都说不上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几乎每户人家都有一座桥,而且大小没有统一的规定,最小就有手掌这么大,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小的桥了。在苗族的传统文化里,只要家里面有小孩或想要有小孩的都要架上属于自己家的桥,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如果是家里面有小孩的,架上桥意味为小孩祈福平安、健康,如果家里面没小孩的,架上桥意味着只有架上了这座桥,小孩的灵魂才会从桥那里走过来,而且并不是只要把桥架上了就可以,在架桥的时候要请一个苗族巫师选一个非常吉祥适合架桥的日子后,念一些咒词,还要一些香、纸和糯米饭、猪肉等东西拿来祭拜,这座桥才属于自家的。然后在每逢过年过节,都会去祭拜它,在苗寨里还有一个节日叫“祭桥节”,也就是祭祀家里的桥的日子,这个节日定在每年的农历2月2日,这天每家每户都会煮几个鸡蛋,然后把它染成红色,再准备一些祭桥必用的东西来祭拜。
桥作为苗族的“三宝”之一,早已融入苗族人民生活当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起到通行的作用,更是演变成了独特的苗族文化,千百年来的不变传承终使它成为了苗族历史中的活化石。
来源:黔东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