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沁满延坤湘西报道
在德夯大峡谷之上,横跨着矮寨大桥。2012年3月31日,被誉为国际桥梁界“珠穆朗玛峰”的矮寨大桥正式通车。曾经在盘山公路上至少行驶30分钟的车程,缩减到1分钟。从此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驶过矮寨大桥,沿209国道开行19公里,便可以到达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矮寨大桥的顺利通车,让深山和城市之间有了连接桥,让深山的人和物能走出去,外界亦能走进来。
以矮寨大桥为节点,周边19个村寨被纳入矮寨奇观旅游区规划。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矮寨大桥见证了周边的巨变。
矮寨大桥是奇观桥,是科技桥,更是致富桥。如今的矮寨大桥,作为一张湖南的新名片矗立在湘西大地,继续见证着充满发展活力的新湖南。
国际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
“原来走矮寨盘山公路,在不堵车的情况下,至少在30分钟以上,但堵车是常态,一堵就是半天起步。”湖南省高速公路集团副总工程师、矮寨大桥原常务副指挥长陈国平介绍。
矮寨公路建成于1936年,横跨公路之上、峡谷之巅的矮寨大桥,改写了中国和世界桥梁建设史。
地形险要、地质复杂、气象多变、吊装困难、运输不便,是当初矮寨大桥的建设者们面对的五大难题。
2007年10月28日,矮寨大桥破土动工。历经五年多,矮寨大桥创下了四项世界第一:采用世界首创的轨索滑移法工艺进行主桁梁架设、首次采用塔梁完全分离结构、首次在悬索桥上使用大型岩锚吊索、首次采用碳纤维预应力索对岩锚底座进行锚固。
其中轨索滑移法更是作为中国桥梁技术发展历程中的一项原创技术,突破了传统施工方法的建设条件制约,成功解决了峡谷悬索桥主梁架设的难题。当时,建设者们通过采用轨索滑移法运梁新装备架设主梁,创下了80天架设1000米悬梁桥主梁的世界新纪录,与同类型桥梁相比,工期缩短8至10个月。矮寨大桥也被誉为国际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
矮寨大桥主跨1176米,桥面距谷底355米。2012年3月矮寨大桥正式通车,成为了世人瞩目的奇观。
矮寨大桥通车后,往来湘西的人越来越多。如今,矮寨大桥日均车流量达到14040台/次,2019年,矮寨奇观旅游区接待游客已超过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79亿元。除了景区,去到周边乡村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距离矮寨大桥19公里的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贫的首倡地。脱贫致富奔小康,一直是深山中人们的心愿。
随着矮寨大桥建成通车,以往从村里走出去的年轻人,也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矮寨镇家庭村“90后”女大学生秧梅开,2018年春节期间,从外地回家过年时萌生了返乡创业的念头:利用村里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文旅资源,先从农家乐做起,带领村民们发展乡村旅游。2018年4月,秧梅开成立了吉首市富丰生态旅游专业合作社,以农家乐为依托,动员乡亲们开展规模化、多元化经营,带动20户建档立卡户农副产品销售,5户村民共同开办民宿,6人以上在合作社就业。之后又组建了“民族文化小作坊”,带领村民走出一条苗族传统文化与矮寨生态旅游相结合的增收致富路。
游客逐年递增,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矮寨大桥没开通前,那时我们除了干农活,还要外出打工,一年赚的钱只能维持日常生活。”矮寨镇吉斗苗寨村民龙秀成说。如今,龙秀成在自家开起了农家乐,不用外出打工,一年就能挣10多万元,“现在的日子好多了,村民们在家就能挣钱,很开心。”
近年来,龙秀成的农家柴火饭庄人气越来越旺,“旅游旺季的时候,我有时还要请人帮忙,从早忙到晚,客人络绎不绝。来我这里吃饭的不仅有远从新疆来的客人,还有来自法国、美国的外宾。”龙秀成兴奋地说。
正是因为有了矮寨大桥,改变了湘西交通落后的状况,改变了众多像龙秀成一样的村民的生活。矮寨大桥见证了人们多年的奋斗,也承载着大家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本报记者张沁满延坤湘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