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湘西讯 梨子寨的那棵“梨王”,是梨子寨的地标,也是十八洞村的地标。
十八洞村,由梨子寨、竹子寨、飞虫寨、当戎寨四个寨子组成,梨子寨是最小的一个,却是最有名的。湖南人民出版社的《立此存照:十八洞村精准扶贫档案实录》,讲述了许多梨子寨村民的故事。
去十八洞村,山路十八弯,峰回路转,只要还能看得见那棵挺立在山顶的梨树,且越来越近,就没有走错。梨子寨寨里的木屋依山而建,从最低处的停车坪望去,木屋层层叠叠,快到最高处时,不再搭建木屋,给“梨王”留出了空间。
梨王,2017年挂上湖南古树名木保护牌时,就已经260岁了。杨云秋家离梨王20米左右。小时候,她经常和伙伴们在梨王树下玩耍,春天任梨花飘落,夏天任一树的知了声飘散,秋天,大人拿竹竿打落梨子时,她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笑着嚷着去抢。
从2014年开始,梨子寨已经很少有人会吃梨王的梨子了。近几年每到秋天,主要是外地游客们把落地的梨子捡起尝鲜,开心得像孩子一样。
杨云秋以前在吉首工作,现在是十八洞村“网红酒店”地球仓智慧生态酒店唯一的服务员。和游客打交道多了,她就理解了游客们的好奇——她和乡亲们习以为常的东西,游客常会觉得新鲜。
看到《立此存照:十八洞村精准扶贫档案实录》,她饶有兴趣地翻了起来。“这个是我伯伯!”杨云秋翻到第69页的杨秀富,兴奋地叫了起来。接着,她又往前翻到53页,指着2014年初被认定为贫困户、当年就脱贫的杨超文说:“这个是我堂叔!他们都在家开农家乐。”说起伯伯和堂叔家的脱贫与致富,杨云秋感到特别高兴和骄傲。
杨云秋从吉首回到老家,也是看到了十八洞村一点一滴的变化:昔日的泥巴地换成了青石板、沥青路,前来“打卡”的游客越来越多,村民们开起了农家乐,黄桃、猕猴桃基地相继建立……在现在的酒店打工,收入不错,能在家人身边,她对现在的工作很满意。
记者刘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