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唐代高71米的乐山大佛,是世界第一大佛,覆盖乐山大佛高90余米的大像阁,同样是佛教寺窟建筑世界第一。这一宏伟佛像石窟寺,从唐贞元十九年公元430年建成到毁于公元1243一1275年间元军之手,巍然屹立在三江之上,凌云九峰岩壁长达430余年岁月。它不仅代表了佛教石窟寺凿造的最高峰,也是我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最高成就的代表,为我国佛教文化谱写了灿烂光辉的一页,它是我国大佛石窟和佛寺建筑发展史上放射着灿烂光辉的文化古迹之一。
乐山弥勒大佛,是唐代海通和尚、西川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韦皋三代僧众、地方官员、广大人民群众在唐朝廷直接资助下,历时九十年完成的。为保护大佛不受风雨侵蚀,同时还修建了宏伟壮观的“大像阁”菠盖。大佛和大像阁,构成世界最大石窟寺,成为一大奇迹。大像阁由于战乱早年被元军所毁。开元初,修建乐山大佛石窟寺的发起者和组织者的海通禅师,结茅凌云山中,眼见三江合流的凶险水势,经常发生沉船没舟的悲惨事件,发下宏愿修造弥勒大佛,除镇煞三江以避水患。
唐代是我国佛教发展的高潮时期,唐太宗李世民派玄类到印度等地取经,组织大规模佛经译场,还下诏在全国“交兵之处”建立佛寺,悼念阵亡将士安抚人心。武则天利用佛教篡夺政权,她谕令“释教宜在道法之上,细服僧人处黄冠道士之前”。同时,道教在唐代特别兴盛佛道两教经常发生宗教纷争,这一现象在川内成都附近的青城山,乐山峨眉山等地常常出现,有时两教矛盾非常突出,这些对乐山市产生了重大影响。据传说,市内丹棱龙鸽山,于唐开元十三年公元年宗教纷争,女道士成无为、杨正见、李炼师请求与同山僧人佛陀论理斗法,佛教僧人师徒焚经失败,声誉大降,是公开化的宗教纷争事件。
作为凌云山佛门主持的海通和尚为宣扬佛教强大,显示佛法威力,发起建造巨大弥勒佛像和十三层楼阁供奉,是其出发点和重要原因之一。唐代中期以后,佛教和唐朝廷矛盾日趋尖锐化,安史之乱后唐朝廷走向衰败,导致唐敬宗唐元宗产生灭佛的意图,到唐武宗李炎会昌二年至五年公元一年掀起“僧尼耗蠢天下,下令灭佛”的大规模浪潮,使佛教受到空前打击而走向衰退。到了宋代佛教再度崛起。到了南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空前衰弱的年代,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大举南侵,大片土地沦陷,微、钦二位皇帝被掳,朝廷迁都南京,生产下降,经济衰落,兵乱四起,到处都是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
乐山人民把解脱苦难寄托于佛教,希望能免除兵乱之灾,过上“天下太平,人民安宁的日子”就把北宋时的凌云阁,改名为“天宁阁”。元代以后,随着大像阁的被毁,出现以大佛命名的不同名称。我国民间常把佛教圣地视为灵山,故以佛教闻名的凌云山上的大佛称“灵山大佛”。明清时期,古城先后为嘉定州府所在地,人们又以州府命名,改称“嘉定大佛”。大佛位于凌云山,又名“凌云大佛”。解放后,嘉州定名乐山,故称“乐山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