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百镇 | 初识马剑

旅游 文汇报 2021-03-30 06:03

原标题:江南·百镇 | 初识马剑

江南古镇马剑,早有耳闻,它位于西施故里诸暨市的最西端,与著名的五泄风景区近在咫尺。周边群山峻岭,茂林修竹,河道密布,风光奇丽。或许是远离城区的缘故,这里依旧保持得天独厚的原生态环境,依旧保留原汁原味的明清古建筑、古民居群。热情的马剑乡友戴虎旦兄一遍遍向我介绍马剑的辉煌历史文化,一次次邀请我前往马剑实地考察采访,盛情难却,但总抽不出时间。

在沪上工作的诸暨籍乡友也不时向我推荐马剑古镇,说它是长三角代表性江南古村落,是国家级生态乡镇,这让我起心动念,决计适时前往看个究竟。庚子仲夏,我有幸应邀回诸暨次坞参加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成员之一俞秀松学术研讨会,这使我有机会走进马剑古镇,应邀为戴氏宗祠题写匾额,匾额长280厘米,宽98厘米,如今已高高悬挂在古祠正门上方,为戴氏家族祈福,颇感荣幸。

马剑古镇名之由来,我猜测与当地那座海拔733米马剑大山有关,山虽不高,但在浙中地区广阔的平原丘陵地带,可谓巍峨耸立,鹤立鸡群。戴氏后人则说,先人来此地后,每日在晨曦里习武,纵马试剑,故谓之曰“马剑镇”。是先有山名,还是先有镇名,无从稽考。云雾缭绕的马剑大山,空气尤其清新,郁郁葱葱,景色迷人,成为游人爬山登高健身的好去处。马剑古镇静静地偎依在大山怀抱之中,尽情享受着阳光雨露的滋润。这里的山地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加上雨水充沛,出产了名种珍贵的食物,如云雾茶、冬春笋、稻谷麦子等。优质的竹林,则为传统编织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聪明能干的马剑人用以编织出竹篮、竹马、竹凳等实用器,还制作了各种精湛的竹器工艺品,勤劳的马剑人过着富庶平静幸福的日子。

我是沪上第二代移民,少时常回故乡诸暨省亲,偶尔也听老人说起马剑戴氏御医的故事。今日诸暨城市广场竖立着当地杰出先贤的浮雕像,其中戴良、戴思恭二位来自马剑,这让马剑人颇为自豪。穿梭于寂静古朴的马剑古民居之中,漫步于被岁月雨水洗刷亮铮铮的石板道上,跃入眼帘的是宗祠、厅堂、庙宇、桥梁、凉亭、碑石……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古建筑,让我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心中平添了对先贤的敬意。马剑古建筑群独具特色,皆以江南粉墙黛瓦的传统模式,高墙围护,构成独立组合空间,既有良好的防卫功能,又方便先民的生活起居,符合天人合一的人文理念,充分展现了马剑先民的智慧和情怀。

马剑戴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据说马剑戴氏祖先自陕西杜陵迁徙至此,在元明清三个朝代曾诞生了许多杰出人物,产生不少传奇故事,有叔侄同科,有三朝御医,有文官良将,有才子商贾等。戴氏宗祠是值得造访的文化殿堂,它见证了马剑戴氏先贤的功业。此祠曾是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的驻地(祠内有专题介绍),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

文友毛桂舟等主编的《灵山剑水古马剑》首页就介绍了戴氏宗祠:“戴氏宗祠坐东北朝西南,面宽37.7米,进深51.6米,占地面积1945.3平方米……建于清代。”我去戴氏宗祠时,看到工匠师傅正在忙碌地进行维修。尽管如此,依然可见祠堂内雕梁画栋,各种图案造型精美,错落有致;名人匾额,启人智慧,发人深醒。

戴氏一门,文韬武略,代不乏人。元末明初博通经史的戴良,元顺帝授其为淮南江北儒学提举,著有《九灵山房集》三十卷。元末明初著名医学家戴思恭(1324~1405),是“三朝御医”——历任洪武帝、建文帝、永乐帝三朝皇帝的御医,这在历史上极为罕见。诸暨人特别看重“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文化精神,悬壶济世,是当地读书人的人生追求。戴思恭自幼承父业,后向名医朱丹溪学习医术,奔波于义乌赤岸与马剑之间二十余载,勤奋努力,可见一斑。作为朱丹溪的嫡传弟子,他对丹溪学说撰著校补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戴思恭医术之高明,在民间颇有口碑,深得明太祖朱元璋器重。洪武年间,朱元璋久病不愈,听闻戴思恭大名,遂传召戴思恭进宫诊治。戴思恭也不负圣望,药到病除。朱元璋下旨将戴思恭召为太医院御医。后明太祖病逝,建文皇帝即位,将诸多侍医治罪,唯独提升戴思恭为太医院使。永乐皇帝也非常信任他,思恭卒,永乐皇帝亲自撰祭文,派员奠祭于墓。戴思恭对病家有求必应,不图回报,将高超医术和高尚医德完美结合,“欲救人而学医则可,欲谋利学医则不可”,这是金玉良言,给现代医者以启迪。乡友鲁云信《马剑戴氏祠堂》诗云:“问君净土在何方,四面云山桃李芳。风气清嘉文脉久,远途来谒老祠堂。”此诗道出了数百年来过往游人的心声。

相传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带着丞相李斯和少子胡亥最后一次东巡,“经吴地,到大越”“正月甲戌”至马剑古镇,沿途留下诸多文化遗迹和古老传说。在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记载。为纪念秦始皇曾在金沙岭休息过,马剑人在凉亭旁建起庙,名曰“天庙”,塑秦始皇像,颂秦统一天下之功德。南宋诗人林子方有感作《金沙岭》诗一首:“尊危谁敢易登临,日照磊彻万点金。堪笑往来皆自到,如梭参过织锦行。”漫漫的秦皇古道,俯仰之间都是他的故事,游人到此难免会发怀古之幽情,兴亡成败,让历史告诉未来。

马剑饮食博采众长又独树一帜。秋后马剑社区的房前屋后,村民们晒出了长长的马剑索面,也叫长寿面,现已成为远销各地的名牌产品。马剑的馒头更有名气,以面粉为主要材料,以酒酿发酵,不加任何食品添加剂。蒸出的馒头色泽光亮,掰开后将梅干菜焖肉夹在中间,大口咬着吃,汤卤渗出,这舌尖上的美味,让人欲罢不能。在马剑老乡家里,我尝到了松松的、软软的、香香的马剑馒头,故印象特别深刻。记得那天,我还冒昧提出要将剩余的马剑馒头带回上海,与家人共享诸暨美食。

江南古镇诸暨马剑,拥有二千多年前的秦王古道;拥有广袤的山水田园风光;拥有丰厚的人文历史风貌;拥有丰富多彩的诱人美食——马剑人是可以自豪的!

2021年3月2日沪上汉风东韵堂

>>>相关阅读:马剑杰出乡贤

戴良 (1317—1383),字叔能,自号九灵山人,诸暨市马剑镇马剑村人。初为月泉书院山长,曾任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儒学提举。后至吴中,依张士诚,又复泛海至登莱,拟归元军。元亡,隐居四明山。朱元璋定金华时,邀其讲论经史和治国之道,任为学正,后弃官,避地吴中。闻张士诚用至正年号,开藩于吴,前往依之。后见士诚不能成事,又携家泛海至胶州,拟投元将扩廓,因道阻不得达,侨居昌乐。元亡后,不忘故君旧国,誓不改节。洪武六年(1373)南还,改姓埋名隐于四明山,和故元耆儒遗老宴集赋诗。诗文多为悲凉感慨、怀念故元之作,寓磊落抑塞之音。洪武十五年,明太祖召至京师,欲与之官,托病固辞,致因忤逆太祖意入狱。待罪之日,作书告别亲旧,仍以忠孝大节为语。次年,卒于狱中。或说系自裁而逝。

戴良曾学医于朱震亨,博通经史,旁及诸子百家,诗文并负盛名,其诗尤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诗神姿疏秀,亦高出一时”。著有《春秋经传考》《和陶诗》《九灵山房集》等。

戴思恭(1324—1405),字原礼,号肃斋,诸暨市马剑镇马剑村人。明代医学家。父士尧为名医,自幼受家学熏陶,有济世活人之心,立志学医继承父业。时朱震亨医学负盛名,思恭拜其为师,潜心研究古代医学理论,学习医术。朱爱其才敏,尽以医术传之,遂以医名世。

洪武十九年(1386),太祖朱元璋病,诏思恭诊治,药到病除。不久被征召为太医院御医,凡所诊治,则多灵验,深得太祖宠信,委以太医院主持,以老病辞去,改授阶迪功郎,任正八品御医。三十一年,太祖病重,因太医诊治无效,即把医官尽行治罪,独将思恭叫到床边抚慰:“你是仁义之人,没你的事,不要怕。”太祖病死,惠帝即位,独提升为太医院使。燕王朱棣患瘕症,数经名医诊治,历久不痊。召思恭诊治,一剂而愈。成祖登位后,特授为太医院使。永乐元年(1403),以年老不能任事为由,四次请辞得准。三年,朝廷遣使征召进京,此时已82岁高龄,皇帝特免其跪拜。至冬辞归,返家十余天即病卒。成祖亲撰祭文派人祭奠。其医学理论多能阐明《内经》之旨,开诸家无穷之悟。明朱国祯称为“国朝之圣医”,后人誉其为“明代医学之冠”。著有《证治要诀》《证治要诀类方》《类证用药》等书。

(戴尔校整理)

作者:钱汉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邵大卫

责任编辑:杨健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