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知道世界上不存在“空中楼阁”。所有的建筑都是需要从地基的建造开始的,而一栋房子想要万古长青,就需要一步一步地打好基础。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今天,各个大城市都拥有越来越多的摩天大楼,有的城市甚至还拥有了自己的地标性大楼,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前来打卡游览。
面对无数花样繁出的摩天大楼,设计师们也在摩拳擦掌想要建设出与众不同的建筑设计。摩天大楼们越建越高,越建越大,设计形状也越来越奇特。但是许多建筑大楼往往因为过于追求外貌的奇特性而忽略了大楼本身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导致在建筑过程当中,或者在投入使用后发生了难以承受的惨烈后果。
仅靠四根柱子就支撑起的279米大楼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栋大楼,就是一栋外观相当奇特的大楼。它的大楼底座并不符合万丈高楼平地起,传统垒地基的方式,而是靠着四根长35米的柱子,凭借59层楼层的高度,屹立在美国纽约的市中心。花旗集团名下的中心大楼于1977年建成,现位于纽约。其高度达到279米,楼层多达59层,拥有12万平方米的办公区域。
除了异于平常摩天大楼的空间和高度,花旗集团中心大楼最引人瞩目的地方要数它的底部基座和顶部设计。它的底部有四根35米的柱子支撑,而顶部呈45°角倾斜。无论从造价上还是建筑难度上都是非常高的。如此庞大的建筑工程,就是在1977年的纽约,也花费了高达58亿人民币的投入。
大楼投入使用后,作为花旗集团银行总部,大楼不仅为在此工作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时尚舒适的工作环境,也因为特殊的建筑设计而成为一座极具观赏性的风光大楼。
大楼的坎坷命运
大楼的命运可以说是曲折坎坷。按理说花高价建成的大楼性价比也应该很高,但是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大楼建成没多久,工程师们就发现了这个大楼存在的巨大危机:因为在最开始修建时工程师们并没有考虑到大楼会受到“季风”影响,所以在设计时也没有对四根柱子承受强风的承载力做测试估算,再加上大楼的负重部分建筑原本是考虑用到焊接接头的,但在实施时因为成本原因换成了螺栓接头,这无疑让大楼的负重能力大打折扣。
根据测算者预估,当时的花旗大楼,只要遇到一个每小时前进120公里的巨型台风,就会被拦腰折断瞬间倒塌。大家试想一下,一幢高达59层,办公面积达到120万平方米银行总部,在遇到突如其来的举行台风时,会遭遇怎么样的人才损失和物资浪费。牵一发而动全身,大楼的负责人们对此焦急如焚。
1978年6月,花旗大楼的开发商决定对这个庞大的建筑实施补救措施,当他们正要动工的时候,老天爷向他们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两个月后美国东岸会形成一个破坏力极强的飓风(被气象界称为“埃拉飓风”),据有关预测,“埃拉飓风”的风速将达到220千米每小时。这无疑是暴风雨来临前夕,于是开发商雇佣工人们开始连夜加班加点地焊接钢板加固大楼。
在工人们进行了一段时间昼夜交替的工作的之后,调皮又暴躁的飓风却忽然宣布它不来了。原来,原本预测会经过美国纽约的这一场巨大飓风,在即将登陆美国纽约千钧一发时刻,忽然转了个弯去了别处。大家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但是开发商们也迅速意识到,找到一个稳固大楼的方法急不可缓。
据后来的相关报道,当时的纽约政府甚至制定了紧急时刻疏散大楼内部及附近人群的计划。当时的人们是面临的是多么危急存亡的关头呀!好在事情发展的并没有那么糟糕,飓风在登陆纽约时急速转弯,而政府和开发商们也意识到了修筑花旗大楼所犯下的错误,并且坚定了补救花旗大楼的决心。
除了柱子的负重能力有问题。它的呈45°角倾斜顶部设计,最开始是因为建筑方想要建筑一个大型的露台,后来改变想法想要建立造一个大型太阳能发电台,这样就能够解决大楼内部的供电问题。不过这些方案到最后都没有实施,大楼顶部呈45°角的设计就成为了一个只供纯欣赏而没有实用感的建筑。
后来2001年美国纽约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9·11事件,我们在今天的视频或者资料中都能够看到,当时美国纽约遭遇恐怖袭击时,像国贸大楼五角大楼这样的“名楼”都接连受创,有不少摩天大楼在此次恐怖袭击事件发生时遭遇倒塌。有前科的花旗大楼在此次事件发生之后,开发商们又进行了大楼加固工作。直到这次加固工作之后,花旗大楼的坎坷命运才从此告一段落。
大楼风光仍在的今天
直到今天,建立在四根35米长的柱子之上的花旗大楼,也没有因为它已经修筑了50多年而比别的建筑逊色。有不少中外游客来到美国纽约后,也会选择前去花旗集团名下的花旗大楼名下的这栋银行总部参观一番,好像隔着岁月风尘,也能够看见花旗大楼坎坷的命运以及它至今屹立不倒背后所蕴含着的人力与物力。
花旗大楼的惨剧在于开发商和建筑师们在投入修建大楼时,只顾追求大楼的外貌独特,而没有特殊考虑到美国纽约的环境原因。即使花费了58亿人民币的高价投入,它也并没有达到合理的大楼安全性原则,还在后期几次差点面临灭顶之灾,开发商们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几次投入资金进行加固维修。
试想一下,既然花费了如此高昂的造价,如果在1977年,开发商和设计者们合理地考虑大楼即将要面对的危难和问题,权衡利弊之下做出最合适的修筑设计,那么大楼就不必要在之后的50年之内面临三次代价高昂的整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