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进先生曾任文化艺术报主编。研究员、陕西国画院画师、西安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走近杨永进书法
文/张俊侠
假期和几位道友去柞水游玩,被景区大门顶上的“柞水榕洞”匾额所吸引。此书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出于无心,其手心两忘,具有生气灌注的特点。看了落款才知是杨永进老师为其所题。先前看过他的山水画曾感慨万千,今天又看到他的书法更是瞪目结舌,周边的游客无不驻足观叹,可见大家都有发现美的眼睛。
返城后便去拜访杨永进老师,因为自己也曾利用闲暇摸索练字数年,但感觉迟涩不前,习作难入己眼更不敢跃然示众,一直也想拜个老师指点迷津,终难如愿。自从看了杨老师的书作后突然脑海有想拜他为师的强烈念头,让自己早日步入书法艺术的大门。
当走进杨永进老师工作室,肃穆的古琴声和布置典雅的创作环境,感到一股股浓郁的文化气息肆意地向周遭散发并向我扑来。墙上除了画作就是各种书体的作品,老师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此时正在挥墨书写。我蹑手蹑脚地走近细观,暗自庆幸来正逢时。只见老师落笔正倚交错,大大小小,开开合合,线条粗细变化明显,跌宕有致。整体阵容取势叠荡险峻,造型或倚或正,或重或轻,有“来如雷霆收震怒”之美。行笔时而迅捷,时而舒缓,发力深重,笔锋犀利,笔调柔和。落款盖章后我那屏住的呼吸才敢渐渐释然。老师慈眉善目,待人亲切。我鼓足勇气用恳求的语气说明来意,并呈上习作虚心受教。
老师说骨法用笔在书法中尤为重要,常常说到一个人书法的基本功,其中一项就是看书写者的运笔力度,所谓“颜筋柳骨”、“力透纸背”等就是说的书写线条的力度感。
老师自幼习字至今,博览群书并取精用弘,不断用先哲的学问来扩充自己。谈到书法之所以称之为艺术,除了字体及结构、章法、内容中体现用笔的轻、淡、浓、重、枯、飞白、疏、密及用笔的中锋和侧锋,这都是属于技巧的范畴,更重要的是看一个书法家的字外功夫如何?艺术修养如何?汉字功夫如何?古诗词功底如何?美学知识掌握的如何?形象思维的把握如何?形体表现力如何?杨老师说他现在还是探索阶段,必须不断的集思广益才行。在我看来老师书作已达高峰之层次,可他却那么谦虚、低调。让我想到了宋代的林逋在《省心录》中说:“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犹略”。中国绘画和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愿杨永进老师在书画艺术的天空中自由遨翔,最终将升华到“心收静里寻真乐,眼放长空得大观“的境界。
编辑: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