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几乎不写游记。出于时间和经济上的考虑,每次出行根本无法静下心来做文化、历史、自然和社会的深度游,难免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了却到此一游的心愿而已。由于笔力不逮,写下的文字要么是刻板的行程表,要么是琐碎的豆腐账,自觉了无新意,不写也罢。
三月中旬,我们抚顺作协5人参加了黄山群组织的西藏旅游团。游记写不来,且记下行程中留下的只言片语,姑且名之曰“絮语”吧。
NO.1
1.布达拉宫
雪域高原最雄伟、壮观、神圣的宫殿,雄踞于海拔3650米的拉萨城西端。在如洗的蓝天和洁白的云朵衬托下,布达拉宫肃穆的白墙、庄重的红墙和辉煌的金顶,令人肃然起敬,顶礼膜拜。
115.7米的垂直高度,似乎就是人与佛的落差。艰难地迈上一级级石阶、木梯,你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此刻,不仅是空间的上升,更是精神的超拔。你在向佛匍匐,向佛叩拜,向佛敞开你的身心,检讨凡夫俗子的狭隘、自私和龌龊。每迈上一级阶梯,便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修为的加持。
NO.2
2.大昭寺
是临时打替班的导游敷衍我们,还是行程安排就是如此?此行第一个遗憾便是我们没有进入大昭寺朝拜佛祖。
大昭寺供奉着由印度国奉献中国皇帝,唐太宗作为文成公主嫁妆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佛像,用以镇压妖孽恶魔,护佑一方平安。
行至八廓街大昭寺广场,寺院尚未开放,游人已经如织。此前入藏,在藏区蜿蜒的公路旁,在青海塔尔寺、拉萨布达拉宫山脚下和大昭寺前,曾见过风尘仆仆、肤色黧黑、徒步远行而来的藏民。他们五体投地,磕等身长头,用身体丈量着自己与佛的距离。那份执着,那份虔诚,让人心生羡慕和感动。
在导游的指点下,我们加入了围绕大昭寺转经的队伍,顺时针绕寺三圈。比之笃信佛教的藏民,我们这些远方的游子心中无佛,脚下无根,因为无知就这样与近在咫尺的佛祖12岁等身像失之交臂了。也许,我们许多人今生再也无缘亲近这片雪域净土了。
NO.3
3.卡定沟的佛
拉萨至林芝间修了高速公路,一条几千米长的隧道穿过海拔5100米的米拉山口。道路平缓了,却少了登临高山的刺激和与米拉雄峰合影留念的幸运。
卡定沟天佛瀑布景区,山势嵯峨,岩石黝黑,颇有西岳华山险峻之势。沟内溪流潺潺,修竹丛生,山顶悬挂一线瀑布。导游引领游客仰观巨石,指称象形诸佛。
NO.4
4.林芝古树
先后三次入藏,与今相隔14年和10年。西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巨大。西藏常住人口由100万增长至120万,拉萨和林芝市容大为改观,已经有些认不出来的样子。
入住林芝市郊紧邻318国道(川藏公路)的酒店,远眺城内鳞次栉比的高楼和明灭闪烁的灯火,惜乎不能逛逛夜色中的林芝城。
酒店身后的山坡上建一条长长的栈道,晚饭后与朋友散步,竟有意外惊喜。
我喜欢树木,尤其钟情古木,曾经为辽东山区的古榆、古松拍照,撰写诗文。那年游九寨沟,我非要搂抱着粗壮挺拔的高山冷杉拍照,惹得妻哂笑不已。
沿栈道前行数十米,豁然见到一株然后是三四株粗壮高大的古树,根部需四五人合抱吧。几乎贴着地面就分叉的枝干撑起一团巨大的伞骨,可以想象夏秋季节枝繁叶茂时的绿阴覆盖。询问了一位当地人,才知道此乃核桃树,树龄当在八九百年。
NO.5
5.大峡谷村落
距拉萨西南400公里海拔较低的林芝有西藏江南之称。拉萨四周的山峰光秃秃的,道路两旁的树木尚无绿意。而林芝已是春意盎然,柳树吐出嫩芽,桃树绽开花蕾,河滩地和藏家院子里青稞新绿葱茏。
进入世界最长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源自喜马拉雅山脉的雪山融水呈天蓝色,如画如幻,一尘不染,洁净得让人疑为仙境。
居高俯瞰,山环水绕间点缀着一两个小小的村落,平坦整齐染着新绿的田畴,紧紧挨在一起的藏族民居,屋顶插着藏族红白绿黄蓝五色旗和中国五星红旗。
朋友慨叹这里山水险峻,交通不便。我却赞美这里是桃花源新时代的再版,是天上仙境偶落人间。大峡谷的雄奇秀美是造化的鬼斧神工,此间藏民村落的美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源于人们的心境平和与世无争。
NO.6
6.南迦巴瓦
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位于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由于云遮雾罩,很难一睹神锋真容,被人称为“羞女峰”,更被誉为中国最美山峰。
十年前游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游览车上妻费劲巴力地拍下南迦巴瓦真容。不料,这两张珍贵照片竟被我操作失误删除了。妻因之埋怨不已。
记得自己的过失,我格外珍惜此次大峡谷之行。进入景区,我一面随时准备拍摄,一面叮嘱朋友切勿错失良机。
然而,天不佑我。早上从酒店出发,天空降雨。
进入大峡谷,天空时阴时晴,让人心生希冀。惜乎神锋始终隐藏于缭绕的云雾之中,手机屏幕上除了时急时缓的江流,就是大团大团叫人气馁的云雾。
驻足大峡谷专为游人观赏、拍摄神锋的观山台,我失望地连连叹息。景点咖啡屋墙壁上刻着这样的诗句:你见,或不见,我就在这里,不悲不喜。仓央嘉措天上有知,在替南迦巴瓦峰宽慰心情颓丧的我吧?
其实,你来,或不来,神锋就在这里,不悲不喜,不嗔不怨,俯瞰一方净土,护佑天下苍生。
NO.7
7.桃花沟
尼洋河畔的桃花沟景区是藏民村集体开发的旅游项目。每年3月15日举办桃花节,天南地北大量游客慕名而来。
我们来早了几天,景区里星星点点的桃花不成气候。三两株花朵差强人意的桃树前,挤满了游人,争相拍照。
朋友戏称,游了桃花沟会走桃花运了。我哑然一笑。年事已高,身体衰微,心境苍凉,哪里还有奢望奢求?只是眼前没有桃花夭夭桃花灼灼之盛景,确有一丝缺憾罢了。
NO.8
8.大雁北归
经历11天舟车劳顿,我们终于降落沈阳桃仙机场。等候开往抚顺的大巴车时,天宇间三群大雁排成“人”字形飞回北方。
我们也从桃花初绽的藏南抵达春寒料峭的东北。
尽管如此,且随着年序渐长,身体机能每况愈下,我的心底依然藏着一个愿望——第四次入藏,进入后藏,挑战更高的海拔,朝拜扎什伦布寺,近距离领略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的无限风光。
”
作者简介
马平,辽宁作协会员,辽宁文艺理论家协会理事,辽宁散文学会理事,辽宁通俗文艺研究会副会长,辽宁音乐文学学会副秘书长,抚顺作协顾问、评论委员会主任,抚顺散文学会副会长,抚顺传记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有文集《与书为伴》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