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莲托到阿马尔菲,也就三十公里,大部分是峭壁公路,所以开车大约要一个多小时。我们之前想住在阿马尔菲,不过那里实在是太热门了,几乎没房,除了特别贵的。所以就选择住在中间的普莱亚诺。
这条公路叫Amalfi Drive,编号SS163,沿着第勒尼安海,从苏莲托到萨勒诺,全程约90公里(其中到阿马尔菲只有30公里),因为一边是大海,一边是峭壁,所以号称是世界级的景观公路,但是开车的话很难看景,想停下来的话,也很少有停车的地方(观景台的景色往往都很一般)。
前面这辆萨博是从荷兰开过来的,外来的车往往都比本地的车开的慢些。
在普莱亚诺住下后,即刻去往阿马尔菲。这是从普莱亚诺到阿马尔菲的公路。
接近阿马尔菲了
在阿马尔菲找车位耗了半个小时。
阿马尔菲的码头,客船和我们从卡普里到苏莲托的差不多,都是同一家公司。
阿马尔菲,现代人眼中的一个著名的度假城市,整个阿马尔菲海岸还入选世遗。但我必须要说一下他曾经辉煌的历史。
如果问意大利的航海强国有哪些,对意大利稍有了解的人大多会说出威尼斯、热那亚(出哥伦布的地方)还有比萨。其实意大利最早的航海强国就是阿马尔菲。
阿马尔菲(Amalfi),历史上一直以从事海上贸易为主。公元848年,阿马尔菲就出动舰队帮助教皇对付穆澌林(奥斯提亚海战),而那时威尼斯的航海才刚起步。阿马尔菲从7世纪到1075年,基本上都是个自治的公国(Duchy of Amalfi),曾一度隶属于拜占庭帝国(839年脱离拜占庭),958年选出自己的首位总督。随后崛起的可与阿马尔菲竞争的就是比萨和热那亚,而威尼斯则还要再晚些。
1073年,阿马尔菲被诺曼人吞并,成为西西里王国的一部分,但还是有一定的独立特权。不过到了1133年,由于西西里国王罗杰二世与教皇(英诺森二世)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罗退尔二世)的争端,1137年,比萨海军攻陷并洗劫了阿马尔菲,从此阿马尔菲的海上强国地位让位于比萨、热那亚和威尼斯。1343年大地震造成的破坏,又使阿马尔菲再未崛起过。不过阿马尔菲人创造的阿马尔菲航海法则(Tavole amalfitane),一直被地中海周边的航海国家采用了数百年,并影响到今天的海洋法。
现在意大利海军的军旗,就是由四个曾经的航海强国组成,分别是威尼斯、比萨、阿马尔菲和热那亚,蓝底白色十字的就是阿马尔菲的国旗,有点像马耳他十字的图形。
下图是梵蒂冈拉斐尔画室中的《奥斯提亚海战》(Battle of Ostia),内容就是公元849年由教皇利奥四世组织的针对穆澌林海军(撒拉森海盗)的一场海战。不过画中的教皇利奥四世的形象用的却是拉斐尔的恩人,美第奇家族的教皇利奥十世。这场海战中,基督教联军中就有阿马尔菲海军舰队。
阿马尔菲的很多建筑都是这样的依山而建。
其实这样的建筑方式,地势只是原因之一,中世纪猖獗的撒拉森海盗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阿马尔菲最重要的教堂,阿马尔菲主教座堂(Duomo di Amalfi)又称圣安德烈大教堂(Cattedrale di Sant'Andrea)。阿马尔菲地区的主教座堂。
教堂始建于9世纪,随着不同年代,教堂也经历了不断地重建、修复,成了今天的样子。能看出阿拉伯、拜占庭、诺曼、罗曼式(伦巴第)、哥特式、巴洛克式多重风格。
圣安德烈,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耶稣收的第一个门徒,圣彼得的弟弟,东正教的首任牧首。1206年,阿马尔菲人也参与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洗劫了君士坦丁堡,把埋在君士坦丁堡的圣安德烈遗骨(据传是在希腊殉道)抢到了阿马尔菲,就安葬在这教堂的地下室(我也没进去,不能肯定),所以教堂的名字就成了圣安德烈教堂。
拜占庭风格的马赛克。
教堂虽经过数百年的变迁,但这座青铜门还是11世纪在君士坦丁堡铸造的。我们是下午到的,教堂已经关门了。
教堂正面的前廊的尖拱和交替的色块,也很有阿拉伯风格。
12世纪的钟楼,具有罗曼式(伦巴第)和阿拉伯的混合风格。教堂带有阿拉伯风格,这在阿马尔菲是很正常的。因为早在8世纪,阿马尔菲作为独立公国就与北非的穆澌林有了密切的商业往来,阿拉伯人占据西西里时期,阿马尔菲更是深受阿拉伯的影响。在中世纪混乱时期,意大利的一些公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与穆澌林偶尔结盟对付基督教敌国,也是常有的事。
还有件事要特意提一下,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全世界都知道,但中国人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一伟大发明,倒是首先被阿拉伯人用来在沙漠里定位方向。阿尔马菲人又从阿拉伯人那里学会了使用指南针,并改进成了罗盘,用于航海,随后便引入了意大利和欧洲,后又传回到阿拉伯。
在意大利,尤其是南部海边,现在依然能看到无数的撒拉森塔,为了防范猖獗的穆澌林海盗。教堂后面高处,还残存着一座撒拉森塔。其实防也防不住,只是用作瞭望,发现海盗来了,发信号赶紧跑。
教堂前的广场,就叫多莫(DUOMO)广场,是游客的聚集区。
因为有邮轮在此停靠,所以这里有很多临时性的游客,也能碰到中国游客。
圣安德烈,据传他殉道时是被钉的X形的十字架。
阿马尔菲的街道,没有往里面走太多。
墙上的马赛克地图,画的是东地中海,猜想可能与阿马尔菲的航海历史有关。
这个铁锚,似乎在提醒着人们,不要忘了阿马尔菲曾经是个海上强国。
现在回到我们住的普莱亚诺(Praiano),位于苏莲托与阿马尔菲之间的海滨小镇,也是在SS163的路上。与阿马尔菲共同列入世遗。
10-11世纪时,这里就是阿马尔菲总督避暑的地方。
在突出的岩石上,也有一座撒拉森塔。
海景餐厅
海景停车场
普莱亚诺比较有名的是这个V字形的峡谷,据说还有个“绿洞”。
酒店露台看到的海,在这家酒店我们还遇到了四位南京来自驾的同胞。
普莱亚诺的夜景
地中海的日出拍过好多次,但“月出”还是第一次。
这就是“海上升明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