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坑村,是福建省连城县境内的一个小村庄,离县城大概13公里,它处于武夷山脉中,四周都是低矮的山丘。在老人的口口相传的顺口溜里,迪坑村就是“大坑套小坑,坑中有坑,四周都是坑”。在元末时,一个姓江的人搬到这里居住,经过几代繁衍发展后,江姓变成了这里的大姓,当地附近的黄、罗和马三姓都比不过。
明清两朝,是迪坑村的江姓最发达兴盛的时候,不仅人丁众多,子嗣昌盛(最多的时候,共有3000多人),还出了很多科举进士和举人,仅在清朝嘉庆和道光不到30年的时间里(此时只有不足1000人),江起卿、江召涓、江召严三人先后考中进士,江凝英等两个成为举人。这些江家人功成名就之后,都会在家乡修建华堂和旌表,既能彰显自己的功名,也能鼓励后代努力读书,考取功名。
不过,到了清朝末年,这个小村庄就不那么宁静了。太平天国经历天京动乱后,被洪秀全猜忌的石达开率着大军离京出走,一路向西,但是却没有明确的进军目标,石达开先是进入江西,遭遇清兵围追堵截后,又转入福建一带,东一枪西一枪,而兵士却遭了不小的牺牲。在这个时候,许多追随石达开的人在洪秀全的利诱之下,陆陆续续返回天京,其中就包括石达开最主要的将领彭大顺。
石达开
彭大顺,随着石达开从广西一路打出来,被百姓称为彭大王,他作战十分勇猛,经常身先士卒。1857年,在随着石达开出走的第一年,彭大顺就已经脱离了石达开,独自行动。到了1860年9月,彭大顺正式与石达开决裂,宣布听从洪秀全的调遣。次年元月,彭大顺带着大军想取道江西,回归天京,在福建与江西的交界处,他顺利地攻下了连城县,也就是迪坑存所属的县城。
在连城县,彭大顺为了征集粮草,便向城关及周边的村庄贴出缴粮饷的布告,责令境内所有民众要如期交粮,否则武力对付。距离连城县仅有十余公里的迪坑存自然也是征粮的对象,与其它村子不一样,迪坑存因为有江姓大户,所以被重点关照。
在太平天国看来,凡是为清廷效力的人就是清妖,都要严惩。迪坑存的江姓大户既有进士、又有举人,都是为清廷效过力的人,因此在进士江召严的组织下,聘请了颇有武艺的堂兄弟江昭翰当教头,训练江家的四个儿子及大部分江姓青年人,只有能拿得起大刀的几乎都上阵了,而且还联合了当地官绅,每天都拜神练武,用钩刀为武器,决心武力抵抗。
太平天国
彭大顺知道情况后,觉得江家人不断不思悔改,还地坑“天兵”,因此下定决心征讨迪坑村。在进攻的前夕,迪坑村的另一姓大户,悄悄地投靠了彭大顺,不仅老老实实地交了粮饷,还报告了迪坑村内的布防。这让彭大顺非常高兴,于是趁着农忙疲惫,夜间发了两路兵攻打,其中一路由彭大顺亲自带领,趁夜摸了进去。
江家人猝不及防,只能匆匆应战,在迪坑村附近埋下了伏兵,等到彭大顺进入村子时,便吹起响反击的号角,在江昭翰的带领下,江姓人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江昭翰的四儿子江于榜此时只有二十岁左右,但却打得十分勇猛,竟然缠住了太平军的主将彭大顺,两人大刀对钩刀,一来一回,江于榜偶然占了优势,钩刀刺进了彭大顺后背,并伤及心脏,彭大顺虽然反手杀死了江于榜,却也因为重伤不治,死了。
这一战之后,江家组织的护院队,除了江昭翰的大儿子跑了出去,其他人全部战死。而太平军由于死了主将,竟生抱负之心,剩下来的江姓人也大多遭了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