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湘西州德夯景区,石远保展示自己的竹编作品。图/记者李琼皓
本报湘西讯“切、剖、拉、撬、编、织……”仅半小时,石远保就把一个坚固而轻便的箩筐编织好了。
竹编是中国的传统手工艺,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湘西矮寨镇,德夯群众对竹编物品的使用非常广泛,竹编手艺人也很普遍,但能按照客人需求用竹篾编出花纹花字的,石远保是为数不多的一位。
59岁的石远保是德夯村人,坚持竹编近50年。这段时间他更忙了,他刚成为吉首市民族文化进校园的特聘教师,“有人愿意学习,就能将竹编手艺传承下去,将传统变成特色”。
简单的竹丝,在石远保手里就能编织出各种形态的手工艺。从锯成竹节,剖成篾片,细分竹丝,到编织成竹编用具,再到后期去毛刺、防霉防虫等,每道工序都手工操作。在旁人看来繁琐无比的内容,石远保一坐10小时,看着编织物慢慢成形,绽放美丽。
或许是冥冥之中有一种出自天性对竹编的热爱,石远保始终认为,竹编要手工全程操作才更有价值。“我从10岁开始耳濡目染,磨炼竹编技术,久而久之,便有了一双巧手,能编织出很多独具特色的竹编用品,并得到了大家的喜爱。”
石远保不光可以编织常见的手提竹篮、簸箕,还可以定制竹织品,“编织的竹筐,很多能用至少10年,如今还非常耐看结实”。
矮寨大桥的通车,打通了张家界、吉首、凤凰、芙蓉镇这条黄金走廊。在德夯,每天都有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德夯竹编手艺人用其精湛的手艺向大家展示独特的中国传统。石远保说,有些竹编刚编织出轮廓,就已经被游玩的年轻人喜爱并订货,有些人提出特别定制,石远保非常自信,“大家想要什么样式的,给我描述或发图片,我一定能做出来!”
潇湘晨报记者李琼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