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顶鸟瞰 © 陈铭
感谢 篆山营造对gooood的分享
废墟式保护
龙吉古村位于琼北火山岩古村带,依山就势,五条巷弄为火山岩喷薄而成,村南边的“通德堂”为明清建筑,坐北朝南,四合院落,抬梁木石结构。前堂石匾“通德堂”三字为海南清代进士张岳松所题。两个老祠堂基本上已没有屋顶,只剩下一些残墙,在小楼林立、罗马柱防盗窗琳琅满目的新村里,显然已失去了庄严的地位。
▼项目与周边环境鸟瞰 © 陈铭
▼项目概览 © 陈铭
我们也曾耗时耗力通过高精度测绘、工艺考证、三维模型复原等手段,试图采用“修旧如初”的策略。复原模型呈现了汉族祖先刚到海南时,用本土材料奋力拼搏营造屋舍的状态,但因为砌体结构难以开窗洞,火山石处理费工,整个屋内呈现粗粝而晦暗的氛围,效果差强人意。
▼场地原状 © 叶曼
如果就这样修旧如初,是否真的适合这个已经步入城镇化潮流的新村?十分有限的时间与经费是否能够真正做到修旧如初?与其修缮的仓促粗糙,何不保留这沧桑的精美?我们何不避免修护式破坏,将老祠堂封存起来的策略-废墟式保护,可能更适合这个项目。
▼轴测效果图 © 篆山营造
为“族长”加冕
以“为老祠堂加冕”为核心思想,该项目引入柔性拉索支撑的钢木框架体系,为“通德堂”、“将兴公祠”两个破落的祠堂遗址建造了一个保护性构筑物,使“族长”一般的老祠堂成为整个村里体量最大的建筑,恢复往日的荣光。保留了原来祠堂遗址中的参天榕树,用以遮阳,在斑驳的火山岩石墙上投出婆娑的树影。
▼祠堂入口 © 陈铭
▼入口台阶细部 © 陈铭
▼废墟式保护 © 陈铭
▼斑驳的火山岩石墙 © 陈铭
新增的965平方米玻璃顶,仿佛一把大伞,为遗址遮避雨水。78根海南第一名木“坡垒”,形成柱阵,由钢索拉结为一个柔性而稳定的结构体系,可在海岛台风之中守护老祠堂的周全。
▼庭院概览 © 陈铭
▼柱阵与钢索拉结形成的稳定结构体系 © 陈铭
▼结构细部 © 陈铭
▼玻璃顶鸟瞰 © 陈铭
该项目实现了在较短的周期内,以较低的成本,为等级不是特别高的遗址建筑提供了一种活化再生的设计思路。原址的火山岩砌体结构与其上的钢木张拉结构形成鲜明的对比,是海南国际自由贸易岛建设时期的文化对撞期的建筑化表达。
▼夜景 © 陈铭 叶曼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 篆山营造
▼一层平面图 © 篆山营造
▼立面图 © 篆山营造
▼剖面图 © 篆山营造
▼结构细部 © 篆山营造
项目名称:通德公祠
设计方:篆山营造
联系邮箱: elaine.zhang@civil-nova.com
项目设计 & 完成年份:2019年&2020年
主创及设计团队
主创:叶曼
建筑设计:万朋朋 高一明 谷依琪 黄刚 等
结构设计:付维舟 邢笑天等
机电设计:袁剑南 邓明超 等
施工管理:章宁 曾飞洪 侯敏劲 刘志军 等
木构营造:徐诗意 马启明 汪洪根 钱东平 徐兆元 等
钢构幕墙:胡伟 白华军等
项目地址:海南省澄迈县白莲镇龙吉村
建筑面积:953平方米
摄影版权:陈铭 叶曼
客户:澄迈县老城镇人民政府
品牌:江苏国强 – 热镀方管 / 信义- 夹胶双钢化玻璃 / 坡垒
版权©www.gooood.cn,欢迎转发,禁止以gooood编辑版本进行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