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银川日报
眼下又到了森林防火的重要时节,对于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护林员来说,也是考验他们的时候,他们恪尽职守,严阵以待。在他们的呵护下,贺兰山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动物种群数量也越来越大。成绩的背后是一代代护林员的默默坚守和付出。
每天反复巡视 最怕游客私自进山
贺兰山,被宁夏人亲切地称为“父亲山”,它既是一道阻挡寒流和风沙侵袭的生态安全屏障,又是一处休闲游玩的好去处。当下,随着游山踏春的人越来越多,也给这片自然保护区的护林员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在近4公里长的滚苏路上,护林员每天都要来回不断巡视,提醒游客不要随意进山,可是有的游客还是会钻空子。
近日,记者在跟随护林员李桐采访时,就遇到了游客私自翻进保护区的现象。李桐停下摩托,大喊让他们不要继续前进,并一直等到他们下山,看着他们乘车离开……
“我们不是不让游客进山,而是不允许私自进入划定的自然保护区,游客私自进入后一是容易发生危险,二是会破坏生态环境。”李桐告诉记者,总有人不理解,还当面发火,护林员只能耐着性子劝他们离开。
在这里,护林员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阻止靠边停车的游客下车抽烟,因为抽烟很容易引发山火。“山下的野草、枯树枝等易燃物被游客反复踩踏变得松软,一旦遇到烟头,小风一刮就给煨着了,而且速度很快,尤其这段时间山风也很多,最容易着火了。”李桐说。
现在,护林员都配备了宣传大喇叭、监控等设备,但最有效的办法还是人防,像李桐一样每天在贺兰山脚下不停巡视的护林员还有很多,他们的工作乏味而单一,但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贺兰山70年没有发生过较大森林火灾,护林人用他们的坚持不懈,交出了一份合格的防火答卷。
一年穿了三年衣 三年陪了一年妻
森林防火是护林员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他们还肩负着保护野生动植物、监测有害生物和管理林地等多项职责。通常,护林员们每天会分组走“浅山”和“深山”,所谓的“浅山”,半天可以回来,而“深山”就要一整天。采访当天,护林员张凯和队员们巡视的是“浅山”,他们穿梭在树林里,观察着周围的树木。
张凯告诉记者:“如果树木发生了一些异常情况,会及时采下样本进行研究,这样对有害生物监测能够起到及时、准确、有效的预防作用。”
巡视中,他们还发现了一具岩羊尸体,初步判断是自然死亡。他们会将发现的情况及时向上汇报,因为动物的死亡原因会反映森林生态变化。护林员采集的这些基础信息会影响甚至决定对这片森林是否需要干预和采取措施。
巡视完一圈,已经接近黄昏,张凯和队员们才回到他们在山里的护林点,周围全是树和石头,陪伴他们最多的是山里的岩羊。忙了一天,几个小伙子还要分工做饭,当天做的是臊子面,手艺好的炒菜做臊子,不会做的择菜打杂。
“因为现在是防火高峰季,必须在山里连续工作20多天才能回一趟家。而且临近清明节有上坟的,景区游客也多,再加上雨水少,比较干燥,这个时候必须全员在岗,确保万无一失。”张凯边吃边告诉记者。
其实在队员中,有结婚多年的,也有刚结婚的,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他们陪家人的时间并不多。“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一年穿了三年衣,三年陪了一年妻’,意思就是我们护林员条件差,一年就可以穿别人三年的衣服,但三年的时间陪伴家人却很少。不过,虽然艰苦,但看着贺兰山的生态越来越好,我们心里还是很开心。”张凯说。
守好“父亲山”,做变绿变美的见证者
目前,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面积达到2.76万公顷,活力木蓄积量132.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14.3%。保护区内有野生植物647种,包括重点保护植物四合木、沙冬青等;野生动物21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6种,岩羊种群数量由2万多只增长到4万多只。
苏峪口管理站副站长张卫宁告诉记者:“树多了,动物也多了,最直观的就是岩羊增多,这些生灵给了贺兰山生机,也为我们的父亲山增添了些许灵动。作为新时代的护林人,我一定要接好上一代的接力棒,以林为业、以站为家,做贺兰山变绿变美的见证者,让父亲山越来越美。”
而今,贺兰山森林生态系统每年涵养水源4400万立方米,固土116万吨,释放氧气7.3万吨,在涵养水源、防沙固土、气候调节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记者闫红强卜令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