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福州3月26日消息(记者张子亚、通讯员李招发、何兴明)“那低矮的桃树上,一枝枝、一簇簇桃花或肆意盛开、或含苞待放……”阳春三月,闽北邵武市桂林乡盖竹村巫山组的千亩桃园进入盛花期,每天吸引不少当地及周边游客慕名而来,亦或踏春赏花,亦或吟诗弄句,亦或拍抖音发朋友圈,甚是乐乎。随着村里桃园和中草药产业的发展,荒田变花海,荒山变果山,整个村庄都“活”过来了。
游客在桃园里赏花拍照。(陈一沿摄)
“进村的路上,很多田都荒了,村里大多都是留守的老人……”2013年在外创业成功的熊长华返乡照顾父母时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我需要为他做些什么了”。
下定决心要在家乡有所作为的熊长华了解到,曾经在这片土地上,漫山遍野生长的华重楼是名贵药材。华重楼又称七叶一枝花,以根茎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的功效,并且盖竹村的品种特别好,各大药企检测后都很满意,前景光明。
“从最基础的做起,了解品种、掌握习性,请益专家、外出考察,学知识、学技术……”熊长华介绍着创业发展的曲折,“发展产业,需要盘活土地和吸引人气,最重要的是让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探索总结,于2014年注册云顶公司,采取“企业+农户”模式,带领在家的农户,田里种锦绣黄桃,林下套种七叶一枝花、多花黄精。
“熊长华很有魄力,愿意把种植技术与村民分享,为村民们提供最好的种苗,甚至送给贫难的家庭。他每年支付村民务工工资达20多万元,再加上土地流转所获得的土地收益,村民们稳赚不赔” 盖竹村书记兰桂祥说道,“现在巫山组几乎家家户户都种重楼,多的十几亩,少的几分地,连七八十岁的留守老人都种上几千株”。
“熊总利用在外经商优势,设计包装,推广市场,打通销路,黄桃供不应求,我们一年有两万多元收入,如果成果多一点的话,能达到三五万元钱。药材前年种了一万多棵,有收成的话,有十几万元。乡亲们活多了,口袋变鼓了,心也变宽了”村民熊建华满脸微笑地说道。
2020年7月,锦绣黄桃丰收,熊长华在果园中察看。(蔡雅玲摄)
久而久之,准备出去打工的村民的留下来了,已经出去的也回来了。
“中药材产业回报期较长,要真正留住村民,还必须解决他们的短期收入,所以我们当时就种了黄桃,以短养长,桃子的收入来养七叶一枝花,目前来看这种模式是成功的。”熊长华说道。
近年来,他在盖竹村流转土地1000亩地,投资10100万元,主要种植中草药、果蔬和茶叶等,年收入超过千万元,对当地产业种植推广起到关键的示范效应。
“当时受熊长华种植重楼的启发,在一起聊到这件事,学着他种点中草药,套种多花黄精。截至目前,投入50万元。”乡贤兰世军说道:
2018年,乡贤吴贵勋带着公司的几位合作伙伴回到了惠林村,投资100余万元,在惠林村种植水稻、小黄姜、黑芝麻的无公害农产品,前期共流转土地100余亩……
2019年,乡贤黄龙标成立桂鑫鱼螺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华圆田螺和泉水活水养鱼项目。第一期起步阶段,已利用抛荒田养殖中华圆田螺15亩、稻田小窝泉水鱼20亩。二期计划将圆田螺养殖面积扩大至50亩、泉水鱼窝扩大至30亩,并另外开辟荒坡田30亩,用于金银花种植试验……
乡贤们的回归,为乡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锦绣黄桃卖入北上广,中草药落地结果,无公害农产品“强势入驻”……整个乡村焕然一新。
“民企带村,通过企业带动、产业帮扶等方式,实现了企业盈利、村财增长、村民增收三赢,更为今后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桂林乡党委书记熊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