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3月26日报道英国《卫报》网站3月24日发表一篇题为《中国的农村革命:使其村庄免于被湮没的建筑师》的报道,报道观察到中国乡村振兴中的个性化细节。全文摘编如下:
在中国浙江松阳县的蔡宅村,一连串木制亭子从潺潺溪水旁的斜坡上顺阶而下。透过大大的观景窗,前来进行一日游的游客向内张望,可以看到大桶大桶的黄豆是如何变成豆腐的。游客依次经过不同房间,可以经历包含浸泡、研磨、压榨到煎炸等环节的一场迷人的豆腐制作旅程。
蔡宅历来是豆腐制作中心。但在工厂于2018年建成前,是各家各户在家庭作坊中进行小批量生产。他们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因为其生产条件不符合在超市出售所需达到的食品安全标准,而年轻人几乎毫无动力留在农村、在这些不景气的家庭作坊中劳作。
而现在,是一个新成立的村级合作社在经营这家专门建造的工厂,他们每天加工100公斤大豆,为附近的学校和工人食堂供货,并向城市零售商出售这些改进过的产品——价格几乎是以前的两倍。大约30名曾被都市生活吸引而离开的年轻村民已返回蔡宅加入这个生产队伍,游客数量也增加了20倍。游客们在一种日益普遍的对农村的怀旧感驱使下来到这里,观看传统的豆腐制作,体验乡村生活,从而创造出对咖啡馆、宾馆和相关生意的更多需求。
设计了这个豆腐厂的北京DnA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创始人徐甜甜说:“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建筑‘针灸策略’。我们试图创造某种能恢复村民对其当地人身份自豪感的东西,同时吸引游客并创造一个当地经济网络。”
上海的设计评论人陈伯康说:“松阳是一种已变得相当普遍的现象的范例。过去10年中,以生态旅游和农业旅游为重点的项目很多。过去的重点是建设精品酒店,但现在的战略已变得更为复杂。”
以往对历史村落的“保护”往往需要大规模拆迁和重建。城镇和村庄成了迪士尼乐园化、失去活力的景点。
松阳模式要巧妙得多。干预方式依各村的具体地方性产业而定,项目由当地组织牵头,资金来自各级政府补贴以及村民自己。徐甜甜的“针灸战略”是一种有助于各村庄按自己方式建设未来的催化剂,同时也有助于缩小城乡差别。
自中国宣布乡村振兴为国家新的优先考虑事项以来,中国农村的命运广受关注。过去20年的造城活动导致“农村空心化”。现在的重点是为回归提供激励措施。
与此同时,面临城市生活压力的城市居民对乡村故土的怀念也在不断增强。现在,年轻游客通常更喜欢乡村度假场所而不是大型度假胜地,而田园生活直播已成为一门大生意。
松阳效应让徐甜甜及其团队广受欢迎。她说:“我们收到了来自中国各地的项目提案。我们现在在设计贵州的一家莲茶厂和陕西的一家米酒厂。”中国的村庄不少,会有足够的村庄让建筑师们忙碌一段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