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人来说,年味越来越淡了,许多地方连烟花爆竹都不准自由燃放了,但在湖南东南部这个千年古县,年味还是一如既往地浓重,尤其是在乡下。耒阳县城的东南方向十余公里处有一座庙宇,叫做敖山庙,相传是南北朝时期、南朝陈武帝修建的,主要供奉后汉高祖刘知远(被当地人称作“敖王爷”)。
敖山庙
与敖山庙相关的庙会很多,像农历廿三敖王爷诞辰、观音诞辰等,其中最著名、最浓重的是农历大年初二的“敖山庙庙会”。庙会以敖山庙为中心,分为上中下三个堂口,每一个堂口包括十多个、甚至几十个自然村,每年每一个堂口会组织一支“可以称作是游街”一样的拜神队伍,他们带着龙灯(大约十个男孩队伍擎举)、凤灯(大约十个女孩擎举),还有红旗队、明镜队、香炉队、乐器队、花轿队等等。
另外,这三支队伍以“游船”为核心(所谓游船,其实是一艘长约3米,宽约1.5米,高约2米的竹条纸扎船),在农历初二凌晨四五点左右从各自的堂口出发,相聚敖山庙举行类似于“开光”仪式,仪式之后,游船就成了承载“敖王爷”神明之物,并由三支游船队伍按照祖宗口口相传的规矩,先后进入各自堂口的自然村祖祠,接受村民的供奉与跪拜。
游船进祠堂
对于游船队伍,每一个村里、每家每户都会虔心迎奉。首先,游船还没进村之前,各村便会摆好“贡品”,这些贡品有些是敖王爷专门侍奉敖王爷的,有些则是既有供奉敖王爷、也有犒劳游船队伍之意;等代表敖王爷的游船到村门口时,到了约定俗成的位置,该村的青年则接替游船队伍的人,“扛着”游船进入村祖祠,横架在祖祠堂的正中间,两头由桌子或凳子顶起来,进行祈福仪式。与此同时,村民纷纷带着小孩在“游船”之下,来回穿梭,这个动作用当地方言称作“拱船”。
迎奉游船进村、祈福以及送神之际,村里的鞭炮、烟花等一直保持“响亮”,爆竹燃放时整个村子都弥漫着烟雾,非常热闹。在送神时,在祖祠堂门口不远处,村里的青年们会双手托着游船,作“前推后拉”的样子,这是在模仿“划船”的动作,当然,船划得越好,来年村子就能越顺畅、越吉利。
游船走完所有自然村后,三艘游船都会被送到敖河边,并且按照各自约定俗成的位置,在河边“化船”(也就是烧掉游船的意思),一般来说,上堂堂口的游船在敖山的上游,中堂其次,下堂最后。“化船”之后,整个庙会才算真正结束。
化船
“游船”是耒阳这三个堂口的年味,全国除此之外,再也没有这种蔚为大观的景象了,所以在延续千年之后,希望这种年味可以永远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