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途风光无限。就算穷游了,只是伙食不会很好。
流放也好,充军也好,一般选择的地点都是比较偏远的或者孤立的岛屿,比如西北荒漠之地、岭南烟瘴之地、西南蛮荒之地、东北苦寒之地等等
肯定是要有人押送的,比如水浒传里林冲不就是被押送一路吗? 这肯定是苦差事,因为一路上危险极多,生死未卜。 不过也要看押送的是谁 如果是穷人,那么没什么油水。如果是有钱人家,那么犯人家属为了家人不受苦,会给很多好处。
古代衙役押送犯人远行。衙役虽然受点苦,但钱是真不少挣。而且回去还可以休长假。简直美滋滋。
古代交通不便,有时还得玩高难度的攀爬运动,虽然说押解犯人活简单,但犯人无误死亡或逃跑要追究责任。如果犯人发配千里之外,算算需要多少鞋袜衣裤,赶不到驿站还得自己掏钱买吃的。这就是古代远发配犯人很少能活的原因,当然押解犯人的衙役也很惨,人死了怎么交差?当然卖房卖地交罚款呗!没钱的自己变成犯人等别人押送了。
没有一直押送到底的。都是接力。一棒一棒。而且流放的都是赦免的。重犯都杀了。一般的也蹲巴篱子。大官根本不用押送。充军到边疆是代罪立功。大多数还是要重新启用的。事实上流放罪犯时间约定在秋后。死罪的砍头,次者流放边彊充军。路程分两部分。县到府,府城到省城及省城到边彊。县城到府是本地衙役押解。
到府城后移交兵部,然后集中到省里,再送到边彊。兵部对存活率是要考核的。中国监狱史的书可去读读,各朝代有所区别。两个衙役押一个犯人成本多高?有可能是两个带班衙役(相当于班长)带着若干名衙役。押着一帮犯人(武松或林冲在内)充军发配边疆。这样更贴切。两个衙役押一个犯人,演戏或写小说突出这件事,把其他人筒化了,可能叙事方便些或成本低一点吧。
首先说,发配不是和水浒上写的好像地方官一判,派两个人押送上路到地一交就完那么简单。发配历朝历代都是除死刑外的重罪,发配之前需要先行和目的地及中途所经州府的衙门行文沟通,安排好犯人的去向,所经路途和行程时间后,再上路的。而发配形式上,衙役跟到底的也有,称为长差,多是重要犯人如杀人犯政治犯之类的重要犯人,一般是少数衙役带着一两人上路,保证交割的准确清楚。另一类叫做短解,是一大群犯人,由所经州府派兵逐站递解,相对成本较低,用于统一押送大批罪行较轻的犯人。
至于说长差用少量人押送犯人,犯人会不会逃跑或是被劫,要知道发配虽然也是重刑,但好歹是可活命,赶上大赦还有机会回家。而押解的犯人半路逃亡,被抓住就是死刑立即执行,不必等秋后复核的,有头脑的犯人都不会这么干。至于说解差半路把犯人弄死,不是说全无可能,但难度不低,前面说了,押解犯人中途经过哪儿,什么时间到,都要向当地衙门报到的,犯人如果死了,需要让当地衙门验尸,出具证明,才能恢复原判的衙门,随便在哪个树林弄死一埋,然后轻松回家,是不可能的,这些长差犯人都是重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押解途中有驿站休息,属于交通枢纽的驿站,可以集中几个充军发配犯人用马车押送,跟差的必须一路押送到底,再讨得回执交差,若途中病故,需得驿站官方及验尸官证明回来交差,除非大户有钱人给足差人银两,路上作死人犯,回来官差职位没了,估计还得吃官司,只好逃至大户人家去当差了。官员削官发配,可以自己花钱雇专车专船,甚至可以不带枷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