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部海滨城市我们结伴自驾千里迢迢来到新疆,为了寻找古老丝绸之路上的人文印记,以及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故事,陕西、宁夏、甘肃、新疆,一路走来收获满满,如今新疆境内的行程已经过半,不知道接下来是否还会有新的惊喜发现。
在结束了吐鲁番短暂的打卡程序之后,我们启程继续西行。很快便进入了“三十里风区”(吐鲁番到达坂城区间),这里与“百里风区”(兰新铁路红旗坎站到了墩站区间)一样,自驾游客经过时同样要注意大风。当地优势遇到大风,连高速公路都会封闭。由于这一段道路笔直,所以开车时很容易让司机犯困,最好听听激昂节奏的音乐或者和车友一起聊聊天。
行至路的尽头,东西走向的312国道与南北走向的314国道相汇,向南可去往南疆阿克苏、喀什等地区,向北则直达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在前往乌鲁木齐的途中,可以经过王洛宾经典老歌里面的那座“达坂城”,但能不能遇到“达坂城姑娘”就不好说了,另外,这段路上还会经过有着号称“中国死海”的盐湖,以及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厂,巨大的风车就立在路旁的荒滩中迎风旋转,发出有规律的“刷~刷~”声。
从东部海滨城市一路过来,已经连续多日没有好好休息,这次到了乌鲁木齐,我们都想好好放松一下再走,顺便品尝一下丰富纯正的新疆各色风味美食。而明天,我们又将赶500多公里的路,前往边境地区——博尔塔拉。
白大寺是乌鲁木齐市规模仅次于陕西大寺的一座清真寺,它附近的街道商场不少,无论平时还是节假日都非常热闹。我们随意走进了一家餐厅,一边听着地道的维吾尔族音乐,一边享用着香喷喷的烤肉,浓浓的维吾尔族风情展露无遗,整个人顿时轻松了不少。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我们从乌鲁木齐市区早早地出发赶路,沿着G30连霍高速继续西行,直抵奎屯市。“奎屯”的地名源自奎屯河,蒙古语为“寒冷”之意。传说当年蒙古西征的大军走到今奎屯,在此宿营,当时正是寒冬时节,蒙古士兵们被冻得够呛,便一边搓着手,一边嘴里说着“奎屯、奎屯”,意思是“好冷、好冷”。于是,从那时起,此地就被叫作“奎屯”。
自驾游新疆路线示意图
汽车驶过精河县的五台镇后,我们右拐向着博乐市方向而去。不久便远远地看到了高高沙丘上的大敖包,我知道博尔塔拉已经到来。博尔塔拉是典型的蒙古族自治州(全称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或许你会好奇,为什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里会有个蒙古族的自治州呢?其实,在辽阔的新疆地区,除了汉族和维吾尔族之外,还有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州,它们是昌吉回族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其中“蒙古族自治州”就有两个。
自治区是多民族大融合的区域,在新疆各地旅行,你总能看到那样一句描述各民族群众团结和睦的口号——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博尔塔拉”是蒙古语,汉语译为“银色的草原”(也有一种说法是“青色的草原”)。当年满清政府为了维护这片辽阔的边疆地域的统一与安宁,从驻牧于今张家口以北地区的察哈尔蒙古族将士中抽调了2000人携家眷长途西迁来到新疆,屯垦戍边。
那些初到新疆的察哈尔官兵勇士及其眷属,除了少数留在迪化(今乌鲁木齐的旧称)、乌苏和伊犁等地分流之外,其余大部分都去了赛里木湖周围和博尔塔拉河的两岸地区。那些西迁的蒙古勇士的后人,就是如今分布在当地的博尔塔拉察哈尔蒙古族人。
博尔塔拉当地的蒙古族朋友帖木儿乌拉对我们说:“察哈尔蒙古人西迁绝对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万里长征!”是的,他们当时能够舍弃自己的故土,相应屯垦戍边,维护边疆稳定的‘大义西迁’壮举绝对是察哈尔蒙古族的骄傲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此次的新疆之旅,其实大体上也是沿着当年察哈尔蒙古人西迁的那条路线进行的一次自驾游活动!
从18世纪后半叶“察哈尔蒙古族西迁”和“土尔扈特部东归”(为摆脱沙俄压迫,土尔扈特部率领部众冲破沙俄截击,胜利返回祖国的壮举)至今,蒙古族在此地定居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晚上和当地朋友一起吃饭时,他们热情地唱起了一手传统歌曲——《我们的故乡察哈尔八旗》。我从歌声中听到了这些蒙古族西迁将士后人思念故土的浓浓情怀。有人说:“察哈尔蒙古族的祖辈千里迢迢来到新疆就是来戍边的,所以直到如今,当地人仍然还有很强的戍边意识——保护祖国的边境安全和地区安宁成了当地人义不容辞的共同责任。这种责任会一代一代传下去,永远都不会改变……”草原的水草养育了这些漂泊异乡的人,而这些人也用他们的生命保护着这美丽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