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的龙岭社区,面积只有0.33平方公里。
0.33平方公里是一个什么概念,如果把它变成一个长为1公里的矩形,那么它的宽就只有330米。放在深圳1997.47平方公里的面积里,龙岭实在是小得太不起眼了。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小的深圳原关外小社区,环境怎么样?在那里生活会不会显得很拥挤?笔者前几天再去探了个究竟。
龙岭社区的位置其实还不错。虽然属于深圳的原关外地区,但是离原关内的罗湖区非常近。社区的北侧有一条西环路,直通清平高速,东侧则是吉华路。吉华路上的深圳地铁5号线长龙站就在社区的边上。
我是从吉华-龙岭路口进入龙岭社区的。龙岭路是龙岭社区的主干道,面对龙岭社区,道路的右边可以看到有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临街商铺以及志愿者U站,左侧则分布着布吉老干中心、龙岭学校、物业管理处等企事业单位。龙岭路不长,只有1公里左右,几乎一眼就可以望到头。车辆在路的一边有序停放;地面整洁,几乎看不到一片垃圾;商铺经营规范,没有占据人行道,半空中,也没有乱搭的电线。
“整洁、有序”,是龙岭社区给人留下的初步印象。
如果仔细看龙岭路右边的商铺,你会发现不少商铺门口都贴有“爱心商家”的标签。这跟放置在商铺对面的一处垃圾分类回收点有关。一正在投放垃圾的社区居民告诉我,她办理了一张粤能低碳卡,每一次扔垃圾之前,先在设备上刷一下卡,再按照类别投入垃圾,就能根据投入的垃圾的重量得到一定的金额。“卡里的钱可以在贴有爱心商家标志的店铺里使用。”这位阿姨指了指对面的商铺。
南都记者 颜鹏 摄
南都记者 颜鹏 摄
再往前走,是龙岭学校。这是龙岗区成绩名列前茅的民办中小学。其实,对于龙岭社区的居民而言,龙岭学校的身份是多重的。它既是学生们学习知识的殿堂,同时,它也是居民的文体活动中心。
南都记者 颜鹏 摄
之前已经说过,龙岭社区面积只有0.33平方公里。但它的常住人口却超过了1万5千人。人口密度如此之大,建设公共文体娱乐设施只能是奢望。这时候,拥有完整文体设施的龙岭学校站了出来。学校在周末将文体设施向居民有序开放,便于居民开展各种体育活动,为辖区居民打造“十分钟的文化体育圈”;同时,学校建设了“邮票博物馆”,自2019年10月开馆以来,接待人次达10000余人次;创建了“龙岭大讲堂”,引进各领域的大咖举办讲座50余场,内容涵盖教育、心理、文化、历史等领域。这样一来,社区公共文化教育设施的短板也就补齐了。
龙岭学校图书馆也是对外开放的。疫情以前,龙岭学校图书馆在非教学时段,免费向居民对外开放,居民通过深圳市借书证,正常借阅书籍。2020年,因为疫情的缘故,学校对外封闭,龙岭学校图书馆启动线上借阅,通过建立社区图书馆借阅微信群,居民在群中将卡号信息和借阅书籍在微信上联系管内工作人员,以每周两次的频率,工作人员将居民借阅书籍统一搜集并放置校门口,居民登记后领取及归还。
整体逛下来,龙岭社区的一处睦邻小院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是一处改造过后的城中村公寓。房东将公寓所在的小院拿出来,对公众开放。我去的时候,66岁的张大妈正跟她的几个老姐妹坐在小院里剪纸。几人都不是公寓的住客,却是公寓的常客。“房东挺好的,把这个小院开放,我们剪纸小组常来这里活动。”张大妈说,除了剪纸活动,睦邻小院还常常会举办读书以及旗袍走秀等活动。如今,这个公寓,已经成为了深圳小有名气的打卡点。
南都记者 颜鹏 摄
说实话,龙岭,这个深圳原关外的高密度城中村社区,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颠覆性的。在这之前,我脑海中的城中村几乎都是脏乱差的,是吵杂的。
龙岭社区党委书记谢海珠告诉我,往前数几年,龙岭的面貌确实没法跟现在相比。短短几年里,为什么会发生那么大的变化?这得益于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推出的“美好生活、龙岭花开”共建共治共享项目。在这个项目之下,社区内的医院、学校、老干中心、物业、商铺等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到社区的治理当中来,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解决社区环境治理、消防安全、教育、就医、养老等多个方面的问题。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安心商家、龙岭学校、睦邻小院,都是社区的共建点。而像这样的共建点,整个社区有15个。
去年,南方都市报联合龙岗区委宣传部启动了”龙岗社区深调研“活动。我作为调研团队中的一员,走访了龙岗诸多社区,龙岭社区便是其中重要一站。除了龙岭社区,龙岗区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还有许多亮点,我们也将它们总结归纳,形成了一份龙岗社区深调研报告。
如今,龙岗区将以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龙岭模式”为契机,将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龙岭模式”上升为“龙岗模式”,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打造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龙岗样板”。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龙岗的社区治理模式,能够为深圳、广东省乃至全国的社区治理提供更多借鉴。
采写:南都记者颜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