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阳光明媚,春风和煦,正是新疆莎车县巴旦姆花盛开的时节。
彼时的昆仑山北麓,美丽的叶尔羌河穿越广袤的原野,流水如“热瓦普”的琴弦,任由春风得意地弹拨着。
大片浅粉色的巴旦姆花次第绽放,万里馨香,沁人心脾。
一望无际,煞是好看。
“巴旦姆”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莎车县的特产,野生巴旦姆只有少部分分布于美国和哈萨克斯坦,其中大部分分布在我国新疆境内。
“巴旦姆”像杏但不是杏,为桃属中扁桃亚属植物,又名巴旦杏、偏核桃、婆淡树、扁桃等,世界四大著名干果之一。
有“人间圣果”的美誉,内地称作“美国大杏仁”。
“巴旦姆”树称为“巴旦木”或“巴旦杏”,有着近一千三百年的种植历史。
唐代时从古波斯国(今属伊朗)引进。
唐代《酉阳杂俎》称:“扁桃,出波斯国,波斯呼为‘婆淡’……其肉苦涩不可噉,核中仁甘甜,西域诸国并珍之。”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巴旦木出回回旧地,今关西驻地亦有,树如杏而叶差小。实亦尖小而肉薄,其核如梅核,壳薄而仁甘美。点茶食之,味如榛子。西人以充方物。”
元代耶律楚材所作的《西游录》称之为“芭榄”。
无论是“婆淡”还是“芭榄”、“巴旦”都是波斯语音译中的同音异写而已。
“巴旦姆”果仁味道鲜美,有着独特的甜香味道,其营养价值是同等重量牛肉的六倍之多。
现代研究表明,果仁中含有植物油、蛋白质、消化酶、维生素和钙、镁、钾、铁等多种微量元素。
国外医学界研究,其果仁还能够制成一种治疗流行性感冒的特效药。
在新疆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巴旦姆”经过一千多年的孕育,衍生了四十多个品种,比较著名的有纸皮、石头、双果、鹰嘴等本地品种,还有从美国引进的克西、那普瑞尔、米森等洋品种。
“巴旦姆”果仁还是维吾尔族传统的健身滋补美食,是用来招待客人、馈赠亲友的佳品。
叶尔羌河上游肥沃的水土,造就了莎车县“巴旦姆”优良的品质。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千年过后,“巴旦姆”已经完全融入到了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
人们不仅喜欢她的美味,感恩她的药用价值,还把巴旦木形象的图案装饰衣帽、建筑物和工艺品,把她作为美好、吉祥的象征。
每年秋天的“巴旦姆”采摘节,人们载歌载舞,收获着果实,也收获着幸福、欢乐。
如今,“巴旦姆”——维吾尔族世世代代流传的“圣果”正焕发着一种神奇的魔力,使得天山南北、叶尔羌河两岸的人们生活蒸蒸日上。
莎车县这片新疆境内最为古老的绿洲,也成为国内外越来越多游客心驰神往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