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街串巷逛西安,城墙根下误入“废弃”古宅,推开门的瞬间被惊艳

旅游 小渔的行旅日记 2021-03-28 22:30

原标题:走街串巷逛西安,城墙根下误入“废弃”古宅,推开门的瞬间被惊艳

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西安。

对古都西安而言,最佳的旅行方式绝非走马观花式的浅尝辄止,而是走街串巷式的深入探访。因为你大概率会发现某些常常被人们忽略的人文风景。将这些小众风景串联起来,则是老西安的文脉所在。

西安文昌门至柏树林一带,是我常去的地方。

堪称西安最有文化景点——西安碑林博物馆,和西安历史最悠久的古寺——卧龙禅寺就位于这片区域,再往周边延伸,还有下马陵董仲舒墓、书院门文化街区等等,总之,人文旅游爱好者来这里逛上一圈,肯定是大有收获的。

因为这附近我来过许多次,熟悉的人文景点也逛得差不多了,便想沿着小巷子去探探秘。走进西安城墙文昌门,沿着柏树林街走上几百米,在文昌门古玩市场旁边有一条叫“兴隆巷”的小巷子。

走入兴隆巷不远,我便惊喜地发现路旁有一座清代古宅大院——高培支旧居。

高培支旧居的大门并不起眼,斑驳的木板门紧闭着,周边是文昌门古玩市场的高楼,衬托着这座古宅院愈加“孤单”。如果不是屋前竖立着一块陕西省文物保护石碑,可能没人知道,这座宅院是西安保存最完整的民居院落之一。而它的主人高培支,则是著名的秦腔剧作家,曾经担任过四任西安易俗社的社长。

提到易俗社,老西安人都不会陌生。这座原名“陕西伶学社”的秦腔科班,位于西安市西一路258号,创社距今已有百年历史。虽然如今听秦腔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但这种古老又高亢的戏曲曲调,曾经响彻过西安的大街小巷。而西安易俗社,则是迄今为止世界艺坛最古老的三大剧社之一(PS.另两大剧社为莫斯科大剧院、英国皇家剧院)。

1912年7月1日,西安易俗社(陕西伶学社)正式成立,高培支是创始人之一。后来,高培支还曾经4 次担任过易俗社的社长,并且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秦腔剧目,对秦腔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而这座宅院则是高培支生前的旧居,其始建于清代中叶,至今还保留了古朴、传统的民居建筑风格,是西安罕有的保存完整的古民居建筑了。

这处清代古宅既是一处名人故居,又是西安罕有的保存完整的居民古建筑,不过遗憾的是,它并不在西安开放景点的行列,所以知之者甚少。

我站在旧居门前细细看了看门墩上精美的石雕,想象着这座古宅的里面该是什么模样呀!于是,便尝试着推了推门,没想到看似锁着的大门竟然被我推开了!

高培支旧居的大门很狭小,里面则有别有洞天。大门正对面是一面照壁,壁中砖雕一个斗大的“福”字,四角则雕刻着四只蝙蝠,代表了中国古典文化中“多福”的意思。

穿过照壁后,左侧房子中有一位老人正在喝茶。一问之下才知道,老人是高培支旧居的管理员,如今这座宅院归属陕西省文物保护局管理,目前正准备进行修缮,将来便会对游人开放。

古宅目前还不对外放开,征求管理员的同意后,我有幸匆匆游览了一番。

整座高培支旧居坐北面南,是关中典型的两进三开间的民居建筑布局,从南到北由门房、厢房、过厅、砖雕门楼、厢房、上房组成。

虽然还处于“修缮”阶段,但明显能够感受到这座民居建筑的精美和大气。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其一就是整座四合院非常宽敞,有种大户人家的气派;其二就是精美的砖雕、木雕和石雕,虽然只是匆匆一游,但依然能够感受到古典建筑的魅力。第三就是整座宅院中有一个砖雕门口尤为精致,门楼有一个正门、两个左右耳门,中门额镌刻“平为福”三字,耳门洞上刻为“竹苍”、“松茂”四字,显示了主人的文人意趣。

如今在西安,像高培支旧居这样保存完整、原汁原味的老宅院并不多。除了回民街北院门上的高家大院,更多的如大学习巷里的年羹尧故居等等,如今都已经沦落为民居大杂院了。这方清代古宅能够保存,已是不易。期待着它早日面向游客开放的那一天吧!

最后还是说一些旅游实用信息,想来的朋友可以参考:

高培支旧居的具体地址在西安文昌门里柏树林街区兴隆巷42号,如今它处于修缮阶段,暂时还没有对外开放,我也是机缘巧合之下有幸游览了一番,所以现阶段大家不必专程跑一趟了。

如果你来到文昌门—柏树林街区周边,这里也有很多人文景点。除了著名的碑林博物馆,还有一座西安历史最悠久的古寺卧龙禅寺,免费开放,值得来看看。古观音禅寺的具体内容,可以看我上一篇游记:西安古寺名刹众多,它不是名气最大的,却是历史最悠久的

想了解更多冷门、好玩的旅游地,欢迎大家关注“小渔的行旅日记”。和小渔一起发现世界更多美景吧!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