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东北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东北人超级热情,而且东北话也超级好听,所以去东北旅行就成了很多人的向往。可是在古代人们是很害怕去东北的,因为点啥呢,我们一起来看。
大家看过古装剧的,肯定对这句话并不陌生,那就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免死,但发配边疆”。是的,东北也是一个犯人的流放之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东北的宁古塔。
传说宁古塔就相当于十八层地狱。被流放到这里的官员方拱乾还有这么一句话,“人说黄泉路,若到了宁古塔,便有十个黄泉也不怕了。”足以见得宁古塔是多么可怕的存在。
宁古塔不是塔,那这名字是怎么来的
你以为宁古塔真的只是一个塔吗?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宁古塔非塔,它是一个古地名,是中国清代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是清代宁古塔将军治所和驻地,是清政府设在盛京(沈阳)以北统辖黑龙江,吉林广大地区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
为清代吉林三边之首(宁古塔、三姓、珲春)。作为国防重镇的宁古塔,是向朝廷提供八旗兵源和向戍边部队输送物资的重要根据地,也是十七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东北各族向朝廷进贡礼品的转收点,因此宁古塔与盛京齐名。
相传清朝皇族有六个远足兄弟,而“六”满语的发音就是“宁古”的意思,“塔”就是“个”的意思。所以就叫宁古塔了。
宁古塔为什么是流放人的噩梦
为何宁古塔是所有流放之人的噩梦呢?是因为宁古塔位于东北,气候极寒,而且在流放之人的信中我们也可以得知,在宁古塔春天开始就电闪雷鸣,还伴有大风。
五到七月就开始下大雨,八月就开始下雪,这是什么概念,也就是在北方的八月还是三十多度的高温的时候,宁古塔就已经开始下大雨了,况且我们要知道,那个时候的冬天比现在还要难熬,没有棉被,没有羽绒服。
你以为流放就可以逃得过劳动的命运吗?
怎么可能,我们要知道,边疆都是有将军在镇守,那么他们这么多人,肯定不会自己伺候自己,那只有流放到这里的犯人来做了,他们不仅要挨过这难熬的天气,更要伺候好那些镇守边疆的将军,战士。都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但是到了这里,那真可谓是长痛不如短痛,自杀得了。
流放宁古塔的都是什么人
你肯定会说,那些都是犯人,有什么好可怜的。但是我们要知道,古代不比现代,现在如果那个罪大恶极的犯人到了这种生不如死的地步我们可能就会拍手称快,因为他罪有应得。可是古代的犯人是很难说他就应该受到如此严重的惩罚的。
我们前面提到的方拱乾就是其中一个,在顺治年间,因为一份不实的奏章,把方家从天堂拽向了地狱。是因为江南科举案发,因为他的五子方章钺与主考官有私通,所以他们就被抄家,而且都被发配到了边疆宁古塔这里来了。
我们都知道,从北京到东北数千里的路程,只凭着两条腿走过去,可想而知这一路有多艰难。虽说方家家大业大可以买通押送的差役,可是也难免有些皮肉之苦。
我们也能想到那些个没有钱财的人是如何撑得过这数千里的路程的。方拱乾挨过来了,是的,他到了宁古塔。
宁古塔的苦寒之地并没有让方拱乾自此潦倒不堪,反而,宁古塔让他有了文化素材的积累。
从宁古塔流放之后,他就开始写书,而今让许多人了解宁古塔的一书就是他写的,叫做《宁古塔志》,至今还被地域文化研究者所称道。
应该会有人问,那么艰苦的环境,而且还要劳作,怎么还能写书呢,可能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所称道的艰苦奋斗的美德吧。方家是幸运的,最后皇上赦免了他们的罪行,回到了关中。
然而那些没有被赦免的人,就都客死他乡了,男人在那里劳作,女人则世代为娼。我们不得不说古代的刑罚的严厉以及封建制度的弊端。但是也正是这样,使得那个地方越来越繁盛,犯人到此地以后,传来了关中的一些种植技巧,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经营方式,总之,在那个地方有数不尽的历史。
宁古塔——承载了三百多年的历史,而被流放在这里的人们目睹了世事沧桑。
宁古塔——听到过流人的浅酌低唱和痛苦呻吟,也见证了长空飞雁和硕米肥鱼。
宁古塔——满族的发源地。
这里是流人断魂的墓志和思归的梦乡,也是满族后人追忆的故乡。面对天下苍生和满朝文武而言之滔滔,文之灼灼。言辞冒犯了天朝威严。面对龙颜大怒,妻离子散,邻里株连的痛苦声直干云霄,不绝于耳。
宁古塔——透着一种无可比拟的沉重和已是一片历史的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