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3年的穷乡僻壤到全民入股全村致富,村民一日三餐全免费,年人均收入还增长21倍,十几年来中郝峪村是如何实现这伟大的转变?
今天,就跟着地道农旅•地道君一起来了解独特的“郝峪模式”吧。
一、基本情况
中郝峪村,位于山东淄博博山池上镇,坐落于鲁山主峰之东侧,十里桃花溪之尽头;森林覆盖率96%以上,村内溪流淙淙,峰峦叠翠,林木繁茂,花果飘香,夏季平均气温在26摄氏度以下,景色宜人。
21世纪初,由于人均耕地少,又没有其他产业,村里年轻人陆续都走了,村子发展遭遇“瓶颈”,中郝峪村人均纯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是地地道道的“穷村”!
二、发展历程
村委带头 2003年,村书记为应对政府整改偏远空心村的任务,自筹1万元资金,在中郝峪村打造首批5家农家乐。政府领导看在眼里,但为了鼓励发展,前期也积极介绍客人过来体验。虽然当时的接待设施和服务等比较落后,一年经营下来收入还是增加了1000多元。
自发进入 2006年,村民看见收入增加,村民们也纷纷加入,到2006年就发展到了26家农家乐。
恶性竞争 村民们的积极性是调动了,新的问题却产生了。因为整体客源不够,村民之间产生了恶性竞争以及经营户和非经营户的矛盾。
统一管理 2007~2008年,村两委筹集资金,召集乡村经营户们加入村两委统一管理,并予以资金进行农家乐改造和提升。村民们看加入就有资金奖励,全都签了字,加入统一管理阵营。
再度失控 2009年,改造提升遇到五一客流高峰期,所有的经营户又恢复了原样,依然出现抢客、拉客、私自收费等情况。村委开启检查机制也控制不了场面。
请客模式 用“行政手段”或是“给钱拉营”都没法破解乡村运营难题。再次总结经验后,2010~2012年,村两委尝试从“市场”的角度切入:初期去跑市场、谈合作,但由于村子旅游资源和特色不明显,效果并不好。后来,村两委转而开启“请客”模式,邀请自己的朋友、同学来村里免费吃喝,并分配给村民。
服从管理 村民们见村两委能让自己赚到钱,开始愿意乖乖听话、服从管理。同时,“请客”模式打开了村子的市场和提高了口碑,村子的客流量逐渐增多。
全民入股 2013年村两委提出公司化集体运营的想法,把全村所有资源评估后整合、入股成立旅游开发公司,搞“全民入股+公司化运营”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村两委只占21%的股份,其余由村民以自己的山林、土地、宅基地等经营权、房产、果园、劳动力等各种资产来入股。村民们除了有经营收入以外,每年还会获得公司的分红,这大大调动了村民参与的积极性。
致富农民 到2018年,村资产达到了1.7亿元,全村人一日三餐都吃上免费的村食堂“大锅饭”,年底有丰厚的股份分红,短短16年时间收入就翻了21倍。与此同时,村民的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早在十年前就由村里包办好了。
三、郝峪特色
1 对接市场,开拓崭新业态
原味乡村 中郝峪村的修缮和提升,不是村庄整体搬迁,村民离开村子,而是原拆原建,原户原住。村民自己统一粉刷、翻建了400多套住宅,用最少的投入进行改造,突出乡村生活和旅游度假的原汁原味。
开拓业态 研究市场消费趋势,结合自身拥有的资源优势,打造生态康养基地、特色乡村民宿、高标准农家乐等新产业、新业态。例如用闲置柴房进行小店改造,增设明天邮局、脑子进水超市、花言花语酒吧、小微电商等趣味商店。
丰富体验 依托桃花溪万亩桃园举办桃花节、发展板栗与桃果品采摘、建立美食体验坊、传统民俗手工坊,甚至邀请民间艺人现场展示,让游客亲身体验制作,并实现了产值6倍增长。
带动加工 利用村里的特色板栗、桃花和芝麻等农产品,精加工开发“大栗丸”和“桃花妖妖”“西施伴侣”等迎合市场喜好的产品,完善产品延伸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2 共建共享,提升服务质量
分工明确 在经营上,公司统一负责村子的项目开发、运营和宣传,所有的项目按照承包方式再分给村民,村民只需要负责搞好接待、服务工作,但不能擅自接待客人。
统一管理 公司对旅游市场实行“三统一”管理,统一游客接待及安排分配,统一接待价格和服务标准,统一收费项目、收费价格和利润结算,公司流水账目定期公开、及时结算到户,杜绝了村民之间竞相压价,恶性竞争。
形成标准 在待客方面,郝峪村有独特的服务标准,其中包括农家乐、民宿、乡村旅游等,甚至是如何送客户离开村子都形成了标准,并成为了山东省美丽乡村的评定标准。
鼓励挑刺 鼓励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主动“挑刺”以及提出意见建议,公司对投诉的游客通过赠送农产品等方式予以奖励,并及时解决问题。对公司提出建议并最终采纳的,额外给予现金奖励。
3 形成模式,引进来走出去
人才培养 中郝峪村在人才引进和培育方面也走过很多冤枉路。初期,从大学里聘请大学生入村,但留不住;后期,改变策略,通过落实待遇保障、提供创业平台等方式,来吸引和培养本地人、返乡人、周边村落的人。村子每年专门拿出300万元作为创业启动资金,鼓励返乡创业,返乡创业人才每月可得到1500元的额外保底收入,同时享受村民福利待遇。
输出模式 先后为内蒙古、重庆、河南等30余个区县进行专题授课,甚至驻地帮助规划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成功“走出去”,让“郝峪模式”多地落地。
四、地道之见
通过对中郝峪村“郝峪模式”的了解,地道农旅•地道君总结了以下几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1 市场导向是关键
想要单纯靠培训、靠管理来提高村民的思想觉悟,让村民们服从统一安排是很难控制的。村民们参与项目唯一的目的就是拉客消费挣钱。所以,想要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让他们严格按照标准行事,首先得要让村民挣到钱。
那么我们可以选择从市场角度切入,通过调研市场、研究消费者的喜好、创造独特的旅游体验、不断开拓新业态等对接市场需求,让乡村发展富了村民的口袋,进而拉住村民们的心。
2 打造循环新农村
生态循环 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完善生产、生活空间的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新农村。同时,在农村基础修建、业态和氛围要突出“家的味道”,基础设施和体验产品要体现农村的“原汁原味”,打造原始意义上的乡愁进而引发游客共鸣。
人才循环 从大学、城市里面聘请大学生入村,能够为村子带来活力、新思想,但效果并不好,留不住人。招纳本村人、周边村落的人或是本地的人进行培育,作为本地人,他们的根在这里,他们能保有永恒的热情去参与家乡的建设与发展,关键是也留得住,可作为人才培养第一梯度。
业态循环 积极对接市场,让市场调节作用带动乡村的发展,从而能够更大地调动村民参与经营的积极性,主动提高参与乡村建设、项目经营、服务等的意识和水平,形成整个乡村业态的良性循环。
3 统一标准严执行
为什么要做标准呢?其实并不是为了执行,而是为了提升和减少浪费,并在发展的过程不断提升和完善标准。只有公司统一制定标准,统一管理运行,才能让同质化现象减少,让村民之间的竞争关系转化为相互促进的合作关系,这才使得乡村旅游发展走上了稳定的发展道路。
其次,村集体成立公司或者引入公司,由公司对乡村的运营进行统一管理、建立标准 ,有利于约束自己、发展自己、做好自有项目。
最终,首个制定标准并得到认可与推广的标准制定者能拥有一定的江湖地位,掌握住话语权,并能在推广标准的同时打造自己的品牌知名度以及提高美誉度。
『地道国际·农旅』地道国际农旅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而设立,以深耕农旅、振兴乡村为使命,以创新农业与农村发展模式为抓手,是中国农旅产业创新发展的领导品牌。致力构建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特色小镇、共享农庄、康养综合体及乡村振兴产业。为企业家和参与者共建、共享、共赢行业生态平台。欢迎更多的朋友能一起参与共同推动行业生态的发展和完善,一起助力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