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灯光装点着锦江河畔。 本报记者 魏麟潇 摄
音乐亭与锦江上的廊桥交相辉映。 本报记者 胡大田 摄
成都作答
●从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实践中来
●从一锤接着一锤敲的担当中来
●从场景营城的创新创造中来
“5、4、3、2、1……”时间回到10多天前,2月7日晚8时,成都锦江东门码头,伴随着两岸群众齐声倒计时,“点亮锦江”春节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现场,璀璨的火龙舞动,夺目的铁花飞溅,一众乌篷船缓缓驶过东门码头,“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光影随波荡漾。
10多天来,在留在当地过春节的背景下,“锦江水肆”“锦舟巡游”等“点亮锦江”春节系列活动体验人气爆棚,其中,仅“夜游锦江”共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
不只“夜游锦江”,春节期间,从都江堰南桥到郫都三道堰,从琴台故径散花楼到339天府熊猫塔,从五岔子大桥、江滩公园到黄龙溪,古老的锦江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动人光彩。
从“亮起来”到“靓起来”,从“干净”到“成景”,锦江沿岸随时都可以听到市民和游客的赞叹。
感叹之余,人们也在思考:锦江之美从哪里来?
锦江之美从哪里来?
从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实践中来
锦江区三色路附近,蜿蜒的锦江顺流而下。河滩上,白鹭或是悠闲漫步,或是翩然飞翔。
江畔,车道旁的绿树上已经挂起红色小灯笼,大熊猫雕塑、流线形的现代雕塑错落分布在草丛中,配电箱上画着彩色涂鸦……
江上和江畔的风景共同组成了一幅疏密有致、气韵生动的诗意城市新画卷。
“车道宽了,两侧绿植多了,锦江更美了,变化太大了!”在附近住了10多年的市民冯先生赞不绝口。在他的记忆中,锦江沿线,最近几年的变化特别大。
个人的感受不是偶然的,其背后蕴藏着时代的必然。时间回到3年前,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指出,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这既是对高质量推动天府新区建设的殷切希望,也是对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的重大要求。
践行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成都闻令而动。当年7月,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决定》。突出公园城市特点,城市发展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回归生活导向,成都加快推进规划理念、发展方式、营城路径全方位深层次变革。
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要求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从“首提地”到“示范区”,标志着公园城市建设从自主探索到国家使命,从生态建设治理到生态价值创造,从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到全面示范引领带动。
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三年来,成都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方面,把园中建城的大系统观、大文化观、大生态观作为城市规划指引,使创新创造的新场景不断涌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公园城市形态初步呈现,市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锦江之美从哪里来?
从一锤接着一锤敲的担当中来
艳阳高照。鲁家滩湿地公园紧靠金马河,四周植物种类繁多,掩映交错,空气甘冽清新,是众多昆虫、鸟类的良好栖息之所。阳光照耀下,宽阔的水面波光潋滟,群群野鸟在水中嬉戏,微风拂过,绿道上的游人欢笑阵阵,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
人群中,“老温江”李晓正和孩子在打羽毛球,“鲁家滩环境不错,我平时很喜欢到这里的绿道跑步。现在趁寒假,正好把孩子也一起带过来。”
华灯初上。从夜游锦江的乌篷船登岸,在锦江之畔生活了几十年的许燎源难掩激动之情:“从巴黎到伦敦,从塞纳河到泰晤士河,它们都有自己的美。锦江将东方美学进行了完美诠释,就像一个生活剧场,把城市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这个剧场里变成了现实。”
水润天府、二江穿城,天府文化诞生于古府河与古南河二江之间的地带。自汉代以来,二江开始有了一个诗意化的通称:“锦江”。作为成都的母亲河,锦江纵贯三百里、润泽两千年,历经了从护城河、景观河到生态河的发展变迁。如今,锦江之美越发凸显,这不仅仅是两岸景色的焕然一新,更是水质的根本改善。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府南河进行整治,防洪治污、植绿筑景,完成了从“护城河”向“景观河”的转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上,成都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重要精神,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成立成都锦江水生态治理和锦江公园建设指挥部,统筹推进锦江公园建设,推动锦江从景观河向生态河转型。
与此同时,成都连续出台“治水十条”、实施水污染防治“626”工程、推行河长制等,推动水流域全面治污。
只要一锤接着一锤敲,必然大有成效。2018年4月和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对成都锦江黄龙溪断面水质提升予以肯定。
按照“一年治污、两年筑景、三年成势”时序要求,成都正全力推进锦江流域水生态治理,规划建设锦江公园,推动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水清岸绿滨水景观逐步呈现。数据显示,2020年1—10月锦江流域水质为优,42个水质监测断面优良水体率100%,同比提高7.1个百分点。
为加快实施锦江水生态治理2.0版,加紧补齐排水设施短板,持续改善锦江水体质量,成都还印发执行了《深入实施绕城内污水治理专项行动方案(2020—2022年)》,并进一步提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工作要求,明确将通过实施强化顶层设计、变革管理体制、开展源头治理、完善排水管网、加快设施建设五大举措,推进水生态治理向纵深、源头、治本转变,全面打赢新时期水生态治理攻坚战。
锦江之美从哪里来?
从场景营城的创新创造中来
“不好意思,这个区域读者已经很多了,请换个区域选购图书吧。”“不好意思,茶座已经没有位子了,只有再等等。”这是农历牛年正月初五的下午,阳光灿烂,几何书店读者、游人如织。店员们不停地维持秩序,引导读者。
书店负责人介绍说,“作为网红书店,之前本来读者游客就很多。自从‘点亮锦江’活动启动以来,书店的生意比之前更好了。”这是此前他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情形。
在刚过去的春节,类似几何书店的火爆场景在成都锦江沿岸的绿道、公园不断重复。据不完全统计,春节期间,成都以“New year 成都·成都牛”为主题开展了100余场主题活动,吸引近800万市民和游客走进公园、绿道。
同时,展销产品品类达200余种,产品销量达30万件,销售金额超过8000万元,销售金额较2019年春节增长147%。可以说,“身在公园、春暖花开”多元惬意场景,在为留蓉过年的人们提供有亮点、有记忆点、有幸福感的多样化游乐选择的同时,也亮出了一本“锦江+”的“生意经”。
“场景”理论提出者丹尼尔·西尔曾指出,场景强调的正是城市的各项功能在空间和个体生命互相交叠中的重新定位。场景营城不是简单的景观塑造,打造各类场景,展示了未来城市塑造“人”“城”关系的具体路径。
成都“场景营城”已推进多年。新场景的构建,不仅将提升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更能激发其在城市中的创造力。
这不,锦江公园不久前又“上新”了。全新的音乐亭2.0版惊艳亮相,2.2万平方米实施范围的滨河空间新建了一批下沉式音乐广场、亲水栈道,布局了音乐、商业等新兴业态,一条兼具蜀都风韵、音乐主题的浪漫滨水岸线呈现。
在音乐广场旁的一家露天咖啡馆内,家住附近的张先生坐在这里,聆听着曼妙的钢琴曲,品尝着一杯咖啡,享受着蓉城的惬意生活,“这里改造后,有音乐听,环境也非常好,在成都生活真是越过越惬意。”
如同塞纳河赋予了巴黎柔情与浪漫,泰晤士河哺育了伦敦的城市繁华。锦江之于成都,是文明孕育者、安定守护者、发展见证者。在历史纵轴中,她一再蜕变,不断进化,被成都人一次又一次“点亮”,也为清泓环绕、蓝绿交融的城市画卷注入灵魂。
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随着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推进,“推窗可见千秋瑞雪、开门即是草树云山”的蓉城印象将印刻在每一位在成都生活旅游的人心上,诗意栖居、向阳而生将成为成都人生活的常态。
本报记者 王嘉 缪梦羽
原标题:三年成势 锦江之美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