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即个性,个性即创造性。
不要破坏我的孤独
文摄:罗西
来源:罗西有意思(微信公众号)
昨天,我在温泉公园拍摄桃花,其中有一棵桃树的一根枝丫是是紧贴在地面,而且有起伏,有弧形,上面开满了偏于紫色的花朵……我是被惊艳到了,我觉得有一种将错就错的奇妙的美,不少游客也把它放在取景框里,重点渲染……
今天下班后我再次经过那里,找不到那枝树丫了,应该是被公园管理者授意工人给锯了,我在树干的根部看到了一个新鲜的截头,暴殄天物!
之前,我还批评过,公园的映山红、蓝花草等赏花的植物,也都被统一拦腰截切成各种方块图案……“整齐划一”的审美,其实也是一种形式主义。
与其说他们没有美学素养,不如说是脑子僵化了,是形式主义的园艺版。
一早,在金鸡山公园拍樱花鸟,几米外有一群大哥大姐在跳广场舞,那声浪恶狠狠的,更受不了的全是这样的歌词:不是女人的错,全是男人的错……
他们真的是厉害,哪里去找出如此土俗与戾气、怨气集于一身的歌!
好不容易来了几只鸟也被吓跑了。
或许放这样性别仇恨的歌,更解恨、带劲吧,跳起来更有力,更容易整齐划一。
跳舞本很好的,但是我听过的广场舞的舞曲几乎都是土俗到人神共愤的地步。但是他们很享受。
低级的审美情趣,让他们越来越难看。
这个时代,从容优雅的美太稀罕了。特别是优雅,优雅的另外一个意思是“说不”。
“美学文盲”,所谓“美盲”,总是成群结队浩浩荡荡。
他们不知道个性即美,即美妙,仿佛有一种没有安全感叫:怕独一无二,怕落单。
不美也就算了,更严重的是,没有个性、自我,即没有创造性。
从企业到电视节目,复制粘贴他人的成果、点子,最快捷,这是浮世最丑陋的一景,功利,狡猾,其实是一种广义的偷窃。
这样,短期内是可以看到“繁荣”,所谓“暴富”,但是社会风气里缺乏创新精神,懒得创新,更不敢创新,怕错,少做少错多做多错……这是最可怕的丢失与荒芜。
(蓝花草)
本来有自我才是安全的,有个性才是灿烂的,有创新才是丰富的……
可是,很多人更习惯在“我们”这个大词里表演或者藏匿。
创新的主语是“我”,而不是“我们”。
你我本是一颗星,一棵树、一株草……有人却在一次次修剪、妥协里,沦为被剪掉的映山红、蓝花草……扫成堆。而堆在一起的常常是垃圾。
活着有两大“任务”,一个是营销,另一个是创新,都是出来卖的,但是要卖出价值,就必须激活自我,拥抱创新。
“内心住着一个十分自我的精灵,但不得不去处理人情世故;有太多的角色需要扮演,有太多的面具需要去换上。”即便如此,还是尽量做自己。其实就是真诚。
创新也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是从做自己开始。
创新不仅仅是创业者、创作者的事,也是每个人的事,为什么创新?或许是为了证明自己还活着。
任何人在其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个“说不”的过程,有一天,孩子会顶嘴,我是高兴的。心理学研究表明2岁左右的孩子,或者15岁左右的青少年,是“说不”的高峰期,这是他们建立自我确定感的重要年纪。如果在这些阶段,当孩子反抗父母时,得到了父母的尊重与理解,那么,孩子便能幸运地建立起自我的确定感。
健全的人格,必须有自我,有灵魂。有自我,会“说不”,会孤独……这才是真实。每
个人都是不同的,所以会孤独,这是人的标配,在所难免。孤独与创新相关,所以电影《梅兰芳》里有句台词:不要破坏他(梅兰芳)的孤单。
世界辽阔,拓展世界的不是乌合之众,而是那些有思想与自由的孤独者。
不少人喜欢合影里的自己,而不太喜欢单人照里的自己;学会接受自己的脸大吧,茫茫人海,活的意义是让我“和你一样又与众不同”。
作家毕淑敏说: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
罗西简介:
专栏作家,传统媒体人。
在《新民晚报》等全国50多家报刊写过专栏。
出版专著有《性感是另一种高贵》《你生命中的贵人往往是异性》等30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