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袋斜街位于北京市地安门外大街鼓楼前,属西城区厂桥地界。在清末至二三十年代,街内以经营旱烟袋、水烟袋等烟具、古玩、书画、裱画、文具及风味小吃、服务行业等为主,其铺面建筑风格朴素并有北京北城特点,是北京北城较有名气的文化街,曾留下不少文化名人的足迹。
烟袋斜街已经和鼓楼,南锣鼓巷等知名景区一样,都是每个在北京的人闲暇时寻找美食,看古玩,赏书画古建筑的好去处。
烟袋斜街东起地安门外大街,为东北西南走向,全长232米。据说,当时居住在北城的旗人,大都嗜好抽旱烟或水烟,烟叶装在烟袋中。由于烟袋的需求与日俱增,所以斜街上一户一户开起了烟袋铺。除此之外,烟袋斜街本身就宛如一只烟袋。细长的街道好似烟袋杆儿,东头入口像烟袋嘴儿,西头入口折向南边,通往银锭桥,看上去活象烟袋锅儿。正是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以"烟袋"命名斜街,真可谓名副其实。
如今修整后的这条街,两侧建筑朴素典雅,明清传统风格夺人眼目,前店后居的形式呈现出深厚的市井风情和浓郁的老北京特色。这斜街仿佛是一条时空隧道,走进其中你看到衣着时尚鲜亮的游人,呈着不同的肤色,用着各样的语言,寻觅着各式带有深刻时代印痕的玩物抑或饰品,忽然有了一种让你不知道身处何处世在何时的感觉。上还有很多四合院和三合院,不但是北京一条古老的商业街,同时也是古老的文化街。
虽说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但去那里也很少,春节期间,正是放假,准备去那里转一圈。
从地安门大街南侧桥边,往西就是比较知名的后海一条街,北京的后海以酒吧为第一风景线,夜景非常漂亮,北京的夜生活非常充实
但是白天还是有些清净,我们顺着什刹海东岸往北走,能看到海面上的冰已经开始融化,水面波光粼粼,反射着太阳的光辉。
垂柳弯下腰,向人们打着招呼,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北岸的商业街还是非常的热闹,各种北京小吃、老字号让人流连忘返。
我们顺着东岸,看到银锭桥的水波光粼粼,人们在桥上穿来走去。
银锭桥早先因形似银锭,故称“银锭桥”。站在桥上向西眺望,可见西山景色,故银锭桥被视为北京城内看西山之第一绝胜处。1984年,原桥拆除重建,仍以银锭为名。
北京什刹前海与后海连接处有一座形似银元锭宝的石桥,南北横跨在连接两海的细脖处,长12米、宽7米、高8米、跨径5米,有镂空云花栏板5块、翠瓶卷花望柱6根,因桥形似元宝,取名“银锭桥”。什刹海,是北京传统风貌保存较完好的地区之一,“银锭观山”是燕京小八景之一,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加之这里是往来恭王府、宋庆龄故居、火神庙和荷花市场等地的“中转站”,高峰时每天经过银锭桥或来此观光的游客超过2万人次。
一路走来,身边时常会有游客擦肩而过,人力车三轮车的吆喝声,清脆,有味道。
从银锭桥往北,就看见街边小吃越来越多,更有了春节的气氛。先看到的是蟹黄汤包,在看到犄角旮旯。
路上我想找一下烟袋斜街的胡同牌子,但是没有找到。
进入斜街以后,满满皆是喜庆的气氛,大红灯笼高高挂,拥挤的人群在各个小吃店前,买着自己喜欢吃的食品。银桥老店苏记炸灌肠,老北京小吃爆肚灌肠、斜街串串香、张飞锅盔、长沙大香肠臭豆腐、云柏烤梨等等,尝不完吃不够。
除了吃吃喝喝以外,各种老北京字号以及传统工艺项目也是应有尽有,同升和老字号、中国风手工皮包福袋、什刹海邮电所(大清邮政)、卖鼻烟壶的,银饰之家、中草药香囊等等,北京乾鼎老酒博物馆也坐落在这条街。
在这里还见到了曾经在大栅栏也见过的捶糖帮,因为经营方式不同,这里显得冷清很多。
我们沿着烟袋斜街向地安门方向边走边看,走在尽头,也就看到了烟袋斜街的门头和标识,其实这边才是烟袋斜街的正确入口,出来以后就是地安门大街。
逛完了烟袋斜街,我们一行往北,顺着鼓楼往东去。去了熊记抄手吃了最有名的抄手和面条,牛肉做的也很不错,有喜欢吃的可以去品尝一下,就在南锣鼓巷北口的东侧。带着愉悦的心情,结束了一天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