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北京两会上,有一些代表建议,加大对一些古建筑的开发力度,让社会资本参与进来,才能去更好地保护这些古建筑。这很有道理。
古建筑或者古文化等等,都需要保护的,不然随着时间进行,会消失在时光之中。古建筑都有其寿命极限,所以北京才会对这些古建筑进行维护与保护。同时,对于古建筑来说,无论你开发不开发,利用不利用,都需要去保护的。而保护,是需要费用的,是需要专业人员的。那么对这些古建筑进行开发使用,才能有更多费用去保护这些建筑。这其实就是一个“共生”的过程。对古建筑而言,这种“共生”,就是将经营与保护深度统一,让其两者相得益彰。对北京来说,这样的古建筑很多,这么多古建筑都需要保护,难度很大,所以需要去大力推进“共生”,让更多古建筑得到有效保护与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北京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毕竟北京是全国知名旅游城市,每个古建筑都可以有效开发,合理“共生”。
同时,“共生”的模式也是可以不断进行探索的,我们不只是局限在某个单独的个体建筑上。比如说起四合院,我们都知道需要保护。但是怎么保护最好?现在北京在一些核心城区打造青年旅社,就是让这些四合院成为个人游的最佳场所。这样自然可以更好地去保护去这些四合院。保护四合院,本身就是一项工程,是北京推进的“美丽庭院”的内容之一。现在不过是将这些建设好的四合院进行商业性的合作,去进行更好的“共生”。在这一点上,故宫也在大力推进“共生”管理。在东城区,为了更好地推进老城恢复性修建,东城已经开始启动申请式退租项目。而这些退租的地方,其实也是用来经营与故宫有关的产业项目,不过是周边项目。这样,让故宫变得“更大”,这种商业业态,能够让周边地区与故宫实现“共生”。这样受益者会更多,“共生”会更好。
当然,对于故宫周边地区的修复性改建,实行“共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推进,做到尽可能的发挥资源优势,尽可能的让大家实现和谐发展没,协同发展。对于其他地区,䦹如此,比图现在王府井,已经打造慢行街区,这本身就成为旅游景区,又成为商业街区。那么在其附近,打造各种餐饮业或者旅游业,能够让周边地区也受益。这话改造“共生”,需要找到一个共同的核心点,去协同发展。就可以让整个片区和谐发展。这其实也是目前北京在推进背街小巷整治中进行的新的管理措施。即以背街小巷为依托,对于周边的小区也实行类似整治。而现在对于古建筑的“共生”管理,不仅本身有部分内容与背街小巷整治重合,而且更多的是从商业角度考虑。商业角度会涉及到更多方面,会更加精细化。另外,对于这些古建筑来说,加上“共生”管理,不仅可以提升北京的旅游资源竞争力,提升其经济效益,也能让自己得到更好的维护与保护。这是真正的多赢之局面。
当然,想要让这些古建筑更好地“共生”,需要找到最合适的办法,那么需要去借助社会资源,从资金、技术到专业人员上,都需要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建立,才能做到精准对接,做到精细化管理。因为对于这些古建筑来说,有时候其能承担的文化服务功能是有局限的,或者说本身没有多大的服务能力,那么需要在打造更大规模更大区域的“共生”,去提升其整体能力。这样才能增加其吸引力,满足不同游客的不同需求。而这样,也能让更多社会资源,主动地去参与古建筑、古文化的保护工作。
对于北京这样的古都来说,到处都是充满古建筑,到处都是充满各种传统文化魅力,那么对它们进行升级整治与维护时,更精巧一点更精准一点,肯定会爆发巨大发展动力。这点,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