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李媛莉
伴随锣鼓声,两条彩色的飞龙由舞龙人带着跃入人群中央,脚步辗转腾挪之间,彩龙随之翻转舞动,起伏游移,龙头始终高昂……
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观者中,不断有人称赞眼前的景象,“这才是年味”。
舞龙营造的年味,是客人的消遣,是主人家——成都洛带古镇客家人的民俗传承。2021年农历新春的第一天,透过跃动的彩龙,还有挥杆的女子舞龙人,洛带客家近“300岁”的龙,又一次被外界凝视。
“这是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成都洛带古镇客家文化传承人、洛带客家艺术团工作人员赵文义把时间线拉到300年前,“客家人从广东、江西等地迁徙过来时,一路带着龙而来。就像携带的祖先尸骨,用于迁徙途中走散后寻回亲人的碎碗片一样,不离不弃。”
以“刘家龙”为例,江西赣江的刘家一支,带着龙来到洛带,至今已传到14代,近300年。
“过年的时候,新年第一天,就舞彩龙,表示今年新年到来了,丰富多彩的日子来了。到正月十五这天,舞的龙是火龙,也可以叫烧火龙, 为了祈求保佑来年的好丰收,日子红红火火。”赵文义介绍,洛带客家有“三个龙”,除了新春的彩龙和火龙,还有六七月时舞的水龙,“舞水龙是求老天保佑给我们下雨”。
85岁的林洪镒曾是最活跃的洛带客家文化传承人,年轻时林洪镒舞龙也做龙,他说客家龙的特点在于龙腮和龙嘴,龙腮灵动,龙嘴则方正,看起来更加威武庄严。
赵文义师从林洪镒,舞龙也20多年了,放在过去,这是不可想的事情。“以前女子没资格舞龙,连做龙都没资格。”后来,林洪镒不仅带着赵文义做龙,还带赵文义组建了女子舞龙队。
“不光有女子龙,还有娃娃龙。”赵文义说,在传承和保留客家舞龙的技巧外,现在的舞龙也注重加入现代化的元素,“比如我们的舞龙,可以变幻出‘中’‘国’‘梦’等字,还能展示出五星红旗的图案。”
赵文义还介绍,客家龙都是单节的,“我们现在最常舞的就是9节龙。往下可以,11、13、15……就这样,都是单数。”她告诉封面新闻记者,舞龙越长越隆重,越好看,“我们以前舞过20多节龙,甚至50多节的龙,那个好壮观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