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年春节,由于疫情原因,串亲戚的少,比往年闲了许多,就有人介绍说,可以去卫坡看看。于是,在几个朋友的陪同下,前往卫坡转游。
卫坡,就是卫家坡,又叫“魏家坡”,位于孟津县朝阳镇。北依北魏孝文帝陵,西依卫坡水库。从洛宁到洛阳,沿连霍高速及洛阳到孟津快速通道,驱车只需一个多小时便到,交通很方便。
到达目的地,未下车,便见一牌楼高耸,上书“卫家坡景区”。春节游客多,景区附近人流涌动。路上车水马龙,几个交警在路边维持秩序。人成堆,摩肩接踵,车成片,密密麻麻,停车只能见缝插针。好不容易找到个车位,刚停好,已经又有车把我们的车堵在里边。
是日, 艳阳高照,蓝天白云。顺着人流前走,卫家坡一排楼房映入眼帘。整齐划一的门楼,是新时代振兴乡村的杰作。当来到景区门口时,入口处,游客竟排着长长的队伍,拥挤不堪。等待了二十多分钟,经过扫码预约、验证健康码、接受体温检测,才进到景区。
景区内,街道两旁,商铺座座,各有特色。一头昂首健步的壮牛高居于房沿屋顶,显得牛气冲天。走过街道,来到一广场,广场舞台前,花丛造型优美,引得游人驻足观赏。广场上,人头攒动,摊点各具特色。大碗茶、臭豆腐,油卷馍、糖葫芦,烤肉串、烧红薯,魏家水席、孟津不翻等地方美食竞相展示,让大人小孩尽享口福。
如果说这些不足称道的话,卫家坡清代古建筑群,确实值得观赏。这些古建筑,古色古香,十几座四合院互通。古老的祠堂、窑洞、天井窑院、私塾、绣楼,一应俱全。宅院房舍,青砖灰瓦,对称分布。房顶边脊,以六兽、狮子、海马等装饰。门窗、廊柱、照壁上,木雕、砖碓、石雕精美。二百多间清代民居,十几所院子,连为一体,构成气势宏伟的官宦家族宅院。
卫家坡这些清代古建筑,虽然历经几百年风雨浸蚀,沧桑巨变,保存至今,仍然基本完好。规模之大,建筑之精,实为豫西少见。这些房舍,是卫家坡卫氏祖上建的“进士府邸”。当年的“进士第”,匾额高悬,赫然在目。官宦府邸的建筑格局,确实不同凡响。面对古迹遗址,游人仿佛看到了当年卫氏家族的辉煌。
据资料显示,卫氏族中,在清代曾出过三位进士,四位举人,五十三位秀才。其中四品官一人,五品官四人,六品官十四人,七品二人,八品二人,九品六人。有文采出众的翰林院学士,有主宰官员命运的通判,有武艺超群的五城兵马指挥,有统领三军的武略骑尉。民国时期,团级以上官员和著名人士就有三十人之多。有将军级别的西北飞行大队队长、舰队舰长,有河洛日报社社长、洛阳教育局局长,后来,还有许多老红军、老八路、老党员遍布各行各业,任职各个级别。
卫氏家族,人才辈出。他们依靠经商赚钱,购买土地、投资教育,培育人才,进入仕途,又用仕途的影响力护家,经几代人打拼奋斗,成为中州名门望族,富甲一方。他们的经营范围,涉及客栈、饭庄、酒馆、粮行、药铺、商号、作坊等,形成庞大的产业集团。卫氏家族鼎盛时期,拥有土地三万余亩,收租时,人声鼎沸,车水马龙。在外地经营的产业,每月从外地用车马往家里拉银一趟。成就了卫氏家族几百年的显赫荣耀和富贵。
那么,卫家坡为什么又是魏家坡呢?原来, 在官场书信往来中,当时的洛阳县令魏襄不知其祥,多次将“卫”写为“魏”,卫氏先祖无奈,只好屈意在村北建了“魏氏祠堂”。后来,族内又有人在村南建了座“卫氏祠堂”,于是,一姓两祠,形成了“魏”、“卫”不分的局面。怪不得景点门口,“魏家坡”也写作“卫家坡”呢!
作为名门望族,魏氏非常重视对后代的教育。让我们来看看魏氏的家训吧:“士农工商,各有其业。一艺克精,可免贫困。少年勤学,惜时如金。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一族之内,同气连枝,患难相救,以振家声。烟酒嫖赌,害人四贼,戒之戒之,自勿作孽”。这告诫后人的家训,确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
魏氏还有《魏氏祭祖章程》,规定“祭祀之时,各宜衣冠齐楚,不许托故不置,亦不许嬉戏失仪”,而且规定了严格的尊卑位序,显示对尊祖孝宗的重视。这种尊卑位序,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在座北面南的院落里,长辈住北边上屋,长子住东厢、次子居西厢。正是在这种礼教秩序下,魏氏大家族才能众口一统、秩序井然。
走出魏氏古宅,来到景点的乡愁区。那滚铁环、抽陀螺、跳皮筋、蹦格子、观斗鸡、丢沙包等游戏,勾起人们对儿时的记忆。多样彩色气球,各种卡通造型,让小孩兴奋不已。那些收藏的老旧物件,让几十年前人们的生活,成为回忆。那些犁耙呀、耩地耧呀、桑杈呀、架子车呀、牛车呀、瓷缸呀、瓦瓮牙、缝纫机呀、老式相机呀等等,都成了年轻人的稀罕物。那做砖的砖斗、制瓦的扎子、打士坯的模子、几个同行的朋友,竟不知是干什么用的。连筛子、簸箩也都成了“文物”。而这些东西,都是年届古稀一代人亲身用过的劳动工具。随着时代进步,已经成了历史。不由得感慨:历史啊,就是这样写成的。乡愁区的物品,的确能引发人们浓浓的乡情。
据说,景点里还有花轿婚礼演绎、金榜题名、舞狮等民间艺术表演,可惜我们错过时间,没有看到。只好等有机会,再去观赏。
据传,卫家坡曾是宋朝宰相魏仁溥的花园,牡丹珍品“魏紫”,最初就在这里培育。这里是“魏紫”的发源地。那表现魏紫牡丹的画室里,精美画轴不少,只因时间有限,没能仔细欣赏。
当离开景点的时候,一座高大的过街门楼呈现在眼前。门楼两边的对联上写道:“洛浦驻春光喜见三川铺十锦,卫坡寻国色果然一紫压千红”,这是对魏紫牡丹的歌颂,也是对卫坡景点的赞美吧。
辛丑春节游卫坡,值!
作者简介:金玉国,男,县城人,大专学历,1945年生,中学高级教师,洛宁县"教坛明星",曾在《洛阳日报》发表《特殊考场》等,《我的老师》获洛阳日报征文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