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和去年收获颇丰的亲戚们聊了聊,发现不少人都有个误区,就是觉得基金投资的风险小,不心疼亏。
和买卖个股相比,基金投资的确省心不少,赚钱概率也大大增加。有专业的基金经理选股,并根据市场的涨跌,来调整个股的仓位配比。
细究起来,风险一点也不小,股票基金背后,买的是一篮子个股,只是因为没有集中押宝,风险被分散了。
但如果遇上某一年A股大跌,部分基金净值下跌20-30%或是腰斩,也是挺常见的事情。
所以,我们还是要明确一点:用3年不用的长钱,来买股票基金。
去年基金销售火爆,很多年轻的朋友把买基金变成一种社交,在极度乐观中,把基金投资”娱乐化“。
这种氛围下,投资的风险被大大弱化,甚至掩盖了。
不知道你是否发现,我们容易从很小的、具有偏差的样本里得出普遍性的结论,这一心理在投资中尤其容易被放大。
今年赚50%的基金,明年的收益就有希望翻倍......
一旦上涨的泡沫吹起来,就往往忽视了事物的本质。
不妨冷静下来,做个盘点,问问自己:
到底买了什么基金?
用了什么钱买?
准备持有多久?
如果用了日常开销,2、3年内孩子学费、装修等刚需的钱来买股票类基金,就没那么明智了。
尽管我们对中国宏观环境,股票的长期趋势保持乐观,但至于接下来2、3年内是涨是跌,这就有点像投硬币、猜谜语了。
我们普通人与其预测,不如——
理性地开启,不断完善投资逻辑,并按你的逻辑行动,再验证、再完善……这样不断循环的过程,是难能可贵的。
我们鼓励用「试一试」的小额资金,迈出投资第一步,但并不是让大家一上来就抱着”随便玩耍“的心态。
如果你做足了功课,知己知彼的情况下,拿出1000块来买基金,那不仅是投入了真金白银,更可贵的是,还有了好的投资习惯。
另外,对于风险认知不足的背后,其实是对收益有过高的期待。
这10年来,国内A股的股票基金的平均年化回报为15%不到。
从这两组数据就可以看出,去年的市场有多疯狂,长期来看,这样高的赚钱效应,大概率上并不可连续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