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开元寺塔,坐落在定州市南城区仓门口街。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落成于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历时54年之久。有“砍尽嘉山木,修成定州塔”之说,工程浩大由此可见。建塔的原因一是用来供奉开元寺大僧人令能奉旨从古印度取回的佛经。二是军事所需。北宋时期,定州地处宋、辽交界边陲地带,战略位置至关重要,为“国之门户”,建塔可北望辽国军情,所以也叫料敌塔。它是中国现存最高的砖塔,高83.7米,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赞誉它是“中华第一塔”。
定州开元寺塔外景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
中华第一塔碑
定州开元寺塔是八角形楼阁式建筑,由塔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身十一级,从下至上按比例逐层收缩。外部每层用砖层层叠涩挑出短檐,檐下悬挂风铃。风起时,叮当作响,以喻佛法远扬。塔身二至八层,四个正方向辟门,四个侧方向辟彩绘盲窗。到了十层和十一层,塔的八面辟门,可站在八个不同的方位进行远望。塔体外壁和塔心之间以八角形回廊相连,犹如大塔中包着一层小塔,塔心外设佛龛,内藏阶梯,可拾级而上。塔身顶部是绿琉璃剪边的屋顶,呈八坡八脊式,每脊边各站立一尊铸铁力士。最上边是塔刹,高8.56米,由砖雕莲花瓣底座、束腰仰覆莲纹铁钵、两个铜制宝珠和一个铜制宝顶组成。纵观开元寺塔,既有北国山川的雄浑气势,又有江南秀水的柔美风姿。
塔檐和风铃
塔一层南门
盲窗
塔心内的阶梯
塔刹
定州开元寺塔的兴建,是北宋定州佛教文化繁荣,为中国北方佛教文化中心的体现,同时也是定州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体现,既是一座佛塔,又兼军事作用,这在全国的砖塔中也极为罕见。除此之外,它更是一座集建筑科学和艺术、佛教文化、历史文献价值于一体的宝塔。它以83.7米的高度,傲视苍穹,屹立千年,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塔内保留着被称为“宋代建筑彩画重要遗存”的斗拱彩画,和被梁思成先生赞誉为“宋式天花之佳作”的彩绘平棋等珍贵文物。塔内还保存着多块北宋到清代的碑刻和多处名人题记,尤其是镶嵌在塔壁上的31块北宋石刻,为北宋官制、军制、佛教信仰,以及河北中北部地区行政区划和地方志地名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珍贵的参考资料。
彩绘平棋
塔内北宋石刻
除了这些,它深深吸引人们的还有登到塔顶时的奇妙感受,据《定州志》记载,登临塔顶可“东观碧海连天,西看嘉山虎距,北视滱水龙盘,南眺银河茫茫”,百里风光一览无余。抬头仰望苍穹,青天伸手可及。北宋的大文豪苏东坡曾经登到塔顶,题字抒怀。明代定州知州袁瑄曾这样写道:“顶安珠树迎朝旭,檐奏金铃听晚风,每上穹然绝顶处,固疑身到碧虚中”。1952年11月,伟大领袖毛主席在视察定州工作之余,也前来登塔。
当观赏这雄伟的宝塔,感叹造物的神奇时,很难想象百年之前它残破不堪的状况。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的6月,宝塔的东北角从上至下全部坍塌,再加上各层出现的多处险情,整个塔体已是摇摇欲坠。解放以后,宝塔才重获新生,1985年国家文物局开始拨款,着手准备维修事宜。为保证工程质量,从1988年开始,首先对宝塔进行抢险加固维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东北角塌落部分的复原维修。直到2001年,全面复原维修工程终于完成。这次维修,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维修原则。这是开元寺塔有史以来最全面、最彻底、技术难度最高的一次维修,它结束了开元寺塔芨芨可危、残破不堪的历史,开启了开元寺塔重现生机的新纪元。如果说,千年前的定州开元寺塔,是我们古人聪明智慧的象征,那么今天的定州开元寺塔,不但是现代中国人聪明智慧的象征,同时还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对中华文化遗产高度重视和负责的精神。
塔体东北角塌落照片
塔檐加固维修情况
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崔兆忠在定州开元寺塔维修现场指导
定州开元寺塔就介绍到这里,百闻不如一见,待到开放之日,欢迎您光临定州,实地领略宝塔的风采,感受它无穷的魅力。
来源:定州文化和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