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文明 戴行龙
上陶峪是个灵瑞秀美的宜居村落——
这里,山揽水环、自然流美、膏腴宜居、钟灵毓秀:熊耳山北麓的神灵寨、狮子崖,巍峨雄踞英武护佑;东岭、西坡莽若巨屏两侧拱卫,并绵延阵峙而成峪谷——书名太阴谷,因制陶盛行又称陶峪;东西两条涧河环绕村寨汤汤北去注入洛河,涧河之口为“涧口”,涧河之西为“西陶峪”,涧河之东为“东陶峪”,涧河之上游为“上陶峪”。一个行政村,所辖蒿坪、柴沟、窑上、北村四个自然村,上下四村祥瑞一脉人杰地灵统称上陶峪千秋蓬勃,南北一涧岗环三面山青水秀争雄神灵寨万代风华。可谓,雄奇灵秀美不胜收,画中有村,村中有画。
上陶峪是个具有神性文化的传奇村——
这里,有一出恩仇报应的文化传说:上陶峪明朝前曾叫“蛇树村”,原村东南白玉庵碑文记载说,相传有乞丐夫妇,讨饭途中遇一条冻僵的小白蛇,心生怜悯,将濒临死亡的小白蛇置于袄絮用体温暖活,取名“暖儿”。几年后,乞丐夫妇已无力养活食量渐大的“暖儿”,遂将“暖儿”放生于东河桥头一棵老青橿树的树洞里。“暖儿”成蟒后不再外出觅食,反而捕食过往行人,一时路断人稀,恐慌万状。乞丐夫妇听说后,专程来到橿树下放置食物,遂唤“暖儿”吃饭,“暖儿”见是恩人送食,不假思索吃将起来,乞丐老夫乘其不备抽剑斩蛇,为民除害。村民为报答乞丐夫妇的恩德,在此盖庙以志纪念,庙的墙上就绘有乞丐夫妇橿树下挥剑斩蛇的图像。明朝后,因此峪陶业盛兴(现陶窑遗址可寻),始改为上陶峪村了,但因果报应、知恩图报的神性文化却一直浸润着村民百姓。
上陶峪是个悠远深邃的古山寨——
岗抱水环、朴茂自然的上陶峪面积为27.34平方公里,除涧河两侧的平地外,66%为沟垴丘陵,但土地宜耕、环境宜居。坚毅勤劳的先民们傍水而栖依崖掘穴,散布于西岭东坡、杨沟、烂沟、薛家沟、银沟、东沟、二狼顶、苦竹园、三观岭等坡凹丘陵之处,拓荒稼穑,繁衍生息,尔后渐次聚集群居,挖壕夯土筑寨成村。除固定长住的村寨外,冷兵器时代的先民们还择险选高,另筑堡垒据点式的围寨,以抗匪御患、逃凶拒祸。千百年的世态演变,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泰民安人口膨胀,形同虚设的村落寨墙已荡然无存,但岭巅丘极的堡垒性老寨仍巍然屹立,寨壕、高墙、堆台、垛口,荒凉中弥漫着庄重的神秘,残缺中守望着精神的显赫,岁月风尘中昭示着古老和沧桑,成为一道老迈苍朴的历史景观以飨游人。
多年的瓜瓞绵延,迄今全村已有6个村民小组,298户,1036口人。戴、杨、段、卫、高、贺、李、郭、翟、王、陈、吉诸姓,融合包容,荣辱与共,经历代艰苦卓绝地奋斗,勇敢睿智地创造,攻坚摧垒地拼搏,一往无前地进击,上陶峪早已成为既山水秀美风光旖旎、又古朴深邃苍拙沉雄,靓丽而又厚重的新山寨。
上陶峪是个英贤辈出的人才村——
峻伟峥嵘的高山、雄浑苍莽的丘陵、陶峪涧水的清流、林岚竹韵的灵异,千百年来陶冶滋润着上陶峪这片热土,这里勤为农桑、读书习文、奋发自强、忠职报国蔚然成风,文人武将相继,名流贤士辈出。且不说旧时代的名人志士、乡耆贤达,仅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区区上陶峪村就有多人踊跃参加,并功勋卓著、出类拔萃:如解放后,曾任西安市警备司令的杨志强;曾任咸阳军分区政委的杨志礼;曾任师政委、偃师首阳山热电厂党委书记的杨敬仁;曾参加过淮海战役,后任洛阳师院领导的吉贤林;曾参加过台儿庄战役,抗击日寇杀敌建功的戴成喜;解放前就投身革命的正县级离休干部段荣生等,都永远令人仰望。
解放后,自我升华、脱颖而出者更多:正处、副处、正科、副科级干部,军旅官员,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博士、硕士、本科、大专生,中高级教师……人才济济,多达几十位。从政的勤政为民、政声斐然,从戎的因势赋形、步履华彩,从教的殚精竭虑、桃李芬芳,科研的睿智创新、硕果累累,不管粮界、商界、科研界,还是建筑界、服务界,诸行多业都能以职为本、奋力拼搏、建功立业、声名遐迩。多年来,上陶峪一直绚烂着人才的光芒,令方圆乡里艳羡崇尚。
上陶峪也是个砥砺奋进的蓬勃村——
上陶峪历届领导合着时代的节律,沐浴着党的光辉,勇跃激情岁月的潮头,带领着全村百姓,坚韧不拔、开拓进取、栉风沐雨、砥砺奋进,改变着生产条件和生存环境——建水库、开渠道、砌渡槽、掘涵洞、平土地、修道路、建桥梁、栽果树、绿荒山、改饮水、盖学校、架电线……革命性地刷新着山村的面貌,根本性地提高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谐地匹配着时代的发展,铿锵不懈地迈着前进的步伐,彰显着一往无前骄扬旺盛的精神风貌,使上陶峪蒸蒸蓬勃!
上陶峪还是个活力四射充满希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近年来,乘驾强化“三农”的东风,受惠县直“精准扶贫”的帮扶,借助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的支持,干群协力强劲推进“两基”建设,村里发生着令人振奋的全新变化——申请资金105万元修筑了上陶峪至砚凹的5公里公路;引资51万元修建了柴沟至水库1.47公里的水泥通道;投资30万元新建了党建服务中心,健全了综合性文化服务,设立了存书3000册的农家书屋党建书屋、家风家训馆、心理咨询站、综治中心等;铺设户间水泥路1053米;户户通电、路路有灯;投资8.53万元改建了村卫生室,完善了合格村医与农户的签约服务;投资800余万元实施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建设:建停车场、建公厕、搞污水处理、修休闲公园、拓景观道路……极尽美化净化工程,提升着农村品位。
同时,拓宽致富渠道,“三产”并举、农殖林果兼备、延长旅游链条、突出观光农业、发展沟壑经济,打造“农家乐”、培育采摘园、引进走出、多策治富,已成效显著、华彩可期。
今日之上陶峪,四季纷呈:春临姹紫嫣红,夏到绿意葱茏,秋至霜叶烂漫,冬来竹林留雪作花邀风为友;天朗水清、山巧岭拙、村舍焕然、道路整洁、宜耕宜居、宜游宜售。
当下上陶峪人,民睿风朴、精神豪迈、众志成城、激情满怀,正瞄准希望的高端视野,雄心勃勃撸起袖子加油干 ——
上陶峪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注:家乡要概况,遂拟此文。
辛丑年早春 谷旦
作者简介:段文明,洛宁县涧口乡上陶峪人,曾当过民办教师、村支书、乡长、乡党委书记、县计生委主任、卫生局长、教育局长。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散见于《鹿鸣》、《洛神》、《长篇小说》、《安徽文学》、《牡丹》等文学刊物,出版有随笔杂文《岁月如歌》(上下册)、中短篇小说集《残缺》,中篇小说集《不仅仅为爱》。作品曾多次获奖。
作者简介:戴行龙,上陶峪人,洛宁作协会员,洛宁姓氏文化研究会会员,有诸多作品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