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下旬去东京,小住几日后到镰仓。住在靠近藤泽的一家民宿,每天骑自行车去圆觉寺,或者去镰仓文学馆喝咖啡。正值春天,杜鹃花开得非常艳丽,树叶也都呈现出鲜嫩的绿色。一想到五一假期即将来临,大批中国游客即将到镰仓高校站前模仿樱木花道拍照,我就想找个更安静的去处。
日本旅行的精义在于发现生活里那些细枝末节的温暖,如果一律拍照打卡,我总觉得少了些留白。于是我就和同行的朋友搭横须贺线到大船,转东海道本线到热海,最后换伊东线到了伊东。其实我们一开始想去的是川端康成笔下有天城山和修缮寺温泉的伊豆,但后来订民宿订到了伊东,便就索性将错就错了。
民宿在山上,我们在火车站外叫了辆出租车。日本是出了名的老龄化社会,出租车司机自然也是满头白发的老爷爷了。我们用最简单的英语和他说话,他一边说日语一边手舞足蹈,过了好一会儿我们才明白他是让我们把一个箱子放后座,一个箱子放后备箱。上山的路相当陡峭,七拐八拐才到达目的地。四五月正值石楠花花期,我们一下车就嗅到了若有若无的气息。味道不太好闻,但一想到回到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山林的气息就只能来自于家里豢养的那些容易存活的盆栽植物,也就欣然接受了此刻大自然的赠与。
民宿窗外的风景自然也是相当好的。背靠大山,日出日暮时分都有雾气;地势高耸,向下看去,紧挨着的日本民居就一直倾泻到海边;海岸线也是一清二楚的,不是那种东南亚度假型的海滩,而是那种可以日复一日去散步的、生活的海。我更喜欢的是穿城而过的火车。站在阳台上,能非常清晰地听到响起的鸣笛声,然后一辆黑色的火车就会从绿色的山洞里钻出来。
(从民宿望出去的风景)
(伊豆城崎海岸)
这样的场景总能让我想象自己就是坐在火车里的人,看到的一会儿是白色的房子,一会儿是缝隙中蓝色的海,有时也会迫不及待地想拿出手机来拍照,可下一秒就会发现其实那一瞬间已经永远消逝了。那种淡淡的忧伤和遗憾倒是很契合《伊豆的舞女》的气质。二十岁的高中生川岛到山清水秀的伊豆旅行,遇到了美丽的流浪艺人熏。他们在旅途中产生了似有还无的情愫,可这短暂的深情注定会逝去——川岛终须回到自己的生活,熏也会漂泊到下一站演出。分别以后,川岛坐船回东京,他看着轮船逐渐远离伊豆半岛,泪水就扑簌簌落了下来。身旁一个少年问他:“您遇到了什么不幸的事吗?”川岛回答:“不,刚刚和人告别。”
(傍晚伊东的公园)
这几乎是整篇小说我最喜欢的一个对白了。非常简单,可川端康成总有办法把普通作家会写得涕泗横流的故事写得清浅、哀伤又温柔。这种克制像极了伊东,又或者说像极了整个日本。景色是散淡的,连海边的鱼腥味都像是被水冲洗过一遍的。有时候去多了热情似火的国家,到日本住一阵就总会觉得静下来。伊东离伊豆很近,却没有沸腾的人群,路边的招牌和街边的商店,都还留存着一种恰到好处的市井气息。我们穿过沿街的一片收摊的海鲜屋,站在海边的堤坝上吹风。一个女生正坐在堤坝的那头,身旁坐着一条狗,她的男朋友呢,正赤裸着上身,湿漉漉地趴在防波堤上。
(伊东的堤坝)
朋友和我都需要自己的空间,于是我们就分开坐下。太阳晒得人暖融融的,我竟朦朦胧胧直接睡着了。等到下午四点多,风变凉了,眼前的情侣和狗都消失了,我才醒来。有一瞬间,我甚至出现了意识流失的空白,不知身在何处,也不知天地为何物。
(伊豆半岛的海)
等天再更暗时,我们就去附近超市买了一大盒生鱼片、饭团、水果和酒,结完账大包小包拎出门时,外头已经星光漫天了。除了便利店和街头的贩卖机还亮着灯,伊东已经早早地进入了夜的休眠。我们哼着小曲儿,走在弯弯绕绕的上山路上,有时猛然回头,看见大大小小的光点散布在山坡上,竟有几分说不出的感动。已经听不到海浪的声音了,也已经没有海边醒来那一刹那的无措了,可只要还能闻到植物的气味、还能听到头顶的鸟鸣,就觉得生活也没离得太远。
回到民宿,我们就在餐厅阳台把食物摊开。开了瓶梅子酒,碰杯时彼此都没说话。以前日本俳人松尾芭蕉写“岁月为百代之过客,逝去之年亦为旅人也。于舟楫上过生涯,或执马鞭而终其一生之人,日日生活皆为旅行。”我想他所描述的,就是这样的夜晚吧。
(傍晚的伊东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