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响堂山石窟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分南窟、北窟、水峪寺三处,共有石窟16个,造像3400余躯。石窟开凿于东魏至北齐时期,北齐造像最多。石窟呈平面方形,平顶,以内有中心柱的塔庙窟与三壁三龛的佛殿窟为主。有的塔庙窟前面置窟廊,前室廊柱部分似一座塔身,窟廊上部雕出覆钵式塔顶和塔刹,中心柱三面开龛,以一佛二菩萨居多,也有些浮雕作品。三壁的佛像组合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一铺五尊,造像一般头部较大,肩宽,面相丰圆,衣纹轻薄,响堂山石窟是北齐石窟的代表。
你所不知道的北方飞天壁画
南响堂诸窟中最典型且保存得最为完好的窟室为第七窟千佛洞。窟室前凿辟窟廊,四柱三开间,檐柱为八角形束莲柱,中间二柱雕成狮子负柱,.上托尖拱火焰形门楣,其上雕刻飞天和佛塔。柱头雕火焰宝珠,上托阑额,其上为斗拱,一斗三升,以托檐椽承接瓦顶,顶上雕出瓦垄。屋脊上雕基座,正中为金翅鸟,旁侧为卷云蕉叶,蕉叶上托覆钵形塔顶,最上为宝珠形塔刹。窟门两侧各开一龛,龛内各雕出一尊护法力士像。窟内为三壁三龛,佛像除头部外大体完好。最值得注意的是其澡井,中雕圆莲花,四周飞绕八身飞天,以宝珠为中心,两两相对。其中两对四身为伎乐天,手执横笛、琵琶、箜篌、笙;一对为歌舞天, 一对为供养天。整个画面美不胜收。
北响堂石窟开凿于鼓山西麓天宫峰山腰处,坐东朝西,现存八窟。其中以北齐时代开凿的三窟,即俗称的南洞、中洞和北洞最为重要。北洞俗称大佛洞,是响堂山最宏伟的洞窟,为中心方柱式塔形窟,中心方柱三面开龛造像。正龛内的主佛像高达3.5米,为响堂山石窟中最大尊。中心柱 正面主尊头像后部为火焰及忍冬纹舟型背光,并有七龙穿游其间。洞窟内四壁刻塔形列龛,洞室前壁刻有“帝后礼佛图”。 整个洞窟的设计很别致,正面的上部凿空,用来采光,所以,洞窟虽大,但不觉得昏暗,洞窟后部及中心塔柱后面比较暗,更有庄严神秘之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两处响堂石窟均始建于北齐。当时北齐有两个政治中心,一是国都邺(今邯郸临漳境内), 一是别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地扼太行山东西交通要验的鼓山,是两都来往必经之地。这里山清水秀,风景美丽,石质优良,将佛教奉为国教的北齐皇帝高洋便选择此处凿窟建寺,营造官苑,作为他来往于两都之间的避勤,游玩和礼佛之地此后所、唐来、明各代均在此增苦。皇帝的行官早已荡然无存,寺院也残破不堪,而谐在岩壁上的一座座佛龛雕像却保留了下来, 以它独特的风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邯郸除了南北响堂石窟外还有很多石窟,比如水浴寺石窟、林旺石窟、艾叶峧石窟等等,因其规模不大,保护不善,导致濒临废弃。近年来笔者曾一直建议邯郸成立响堂石窟文化研究院,其作用和意义与敦煌研究院一样,保护和研究邯郸响堂石窟文化(峰峰响堂山石窟、涉县林旺石窟、涉县艾叶峧石窟、摩崖碑记等)以及统筹邯郸石窟相关文化旅游的接待和开发工作。
今日有幸在峰峰文旅产业发展“十四五”中看到成立响堂山石窟研究院的消息甚是兴奋故写下此文以此纪念和推广邯郸石窟文化。
如下是原文:
创建响堂山旅游品牌。一是成立响堂山石窟研究院,科学设置相关机构、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引进专业研究人才,制定完善保护发展规划,促进对石窟的保护、研究和利用。
二是编辑出版大型学术著作《响堂山石窟全集》。巩固现有的响堂山石窟研究成果、扩大响堂山石窟在海内外的影响力。
三是推进数字响堂建设。与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合作开展响堂山石窟的数字化文物档案建设,为下一步石窟科学保护、深入研究、数字复原、巡回展览等综合利用做好基础性工作。
四是力争创建5A景区。加大文物修缮保护和环境整治力度,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积极争创5A景区。
五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深入挖掘响堂山皇家石窟、中华第一刻经、“北齐样式”等独特历史文化价值,早日启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准备工作。
笔者认为五点提的恰到好处,非常符合当前发展,同时在研究以及发展研学游方面也建议联合美国芝加哥大学,据悉他们在这方面也颇有研究,还曾创建了响堂山石窟的官网用于展示响堂山石窟文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今年春晚舞台上看到山西天龙山石窟佛首回归祖国,也顿时想起来响堂山石窟佛首,最后也希望峰峰,邯郸,河北省,国家文物局能够启动和寻找响堂山石窟佛首,让流失海外的文化瑰宝得以回归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