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宗明义
“诸城行 探风情”是由方言诸城公众号与乔有山文化传媒公众号共同打造的一个文史类栏目,旨在更好地传播诸城的人文景观、风俗民情、地方文化、古迹名胜等。
经乔有山文化传媒授权, 自2020年12月29日 (第1期 )起,“诸城行 探风情”栏目对“诸城行”所撰写的文章于每周周二、周五进行发布。欢迎各位朋友予以关注!
作者简介
李晓,男,王尽美研究会会员,潍坊作家协会会员。已创作完成长篇文史散文《茁山春秋》、长篇小说《讷谟尔河》、长篇记实文学《从乔有山走出的中共一大代表》《尽美故里行》等。
前言
2020年10月7日上午,我们在臧家沟村负责人褚仁志书记陪同下先后参观了相家沟(我们把皇华镇的相家沟也纳入此游览线路)、龙湾头、齐长城、森林公园、龙门口景区、大山等地。
敬拜文化
相家沟属于皇华镇,原本没有列入我们这次“桃林行”的行程。当我知道它与臧家沟只有一山(望海楼山)之隔时,就决定去看看,因为那里有明末清初文学家丁耀亢的故居。
相家沟在皇华镇驻地南6公里处,被黄豆山、凤凰山、望海楼山所环抱,因为山上多是橡树、槚树,故而取名橡槚沟,后人为了书写简便,就根据字音逐渐简化为相家沟。
相家沟现在已成为白粉子沟社区,当地政府部门正在以丁耀亢故居为名片,把它打造成文化旅游型的新乡村。现在,村里的住宅都已经统一改造成青瓦、白墙、灰色的墙围,具有了一种江南乡村清新婉约的韵味。
村东是一条小溪,溪水清澈见底。小溪上面横跨着两座小石桥,南面的那座年小,是近来新建的。北面的那座年老,粗糙的桥面就像老人满脸的皱褶;桥身尽显老态,长满了青苔,有些石块已见风化,呈现出岁月之沧桑。老桥的桥洞是单孔的,椭圆形,远望宛若一轮悬挂在碧波之上的明月,这就是“野鹤桥”。
据说“野鹤桥”是丁耀亢带领乡民建造的。桥身的石块都大小不一、很不规整,显然是没有经过专业石匠的凿琢。为了增强桥的坚固,他们建桥时还把石灰掺入豆浆作灰浆。虽然不知石灰与豆浆混合产生的化学反应是否真的具有粘合力,但是经过三百多年的风雨,这桥依然岿然屹立,却是不争的事实。
丁耀亢的故居就在河东的一处北坡上。据说1660年,丁耀亢以赡养老母为由辞去惠安知县,告归乡里,第二年就在这依山傍水之地建起了四亩的宅院,名曰“橡谷山庄”,山庄分为“煮食草堂”“东溪书院”两部分。草堂为全家饮居之所,书院是他的读书之处。他在这里埋头著书,于1662年完成了《续金瓶梅》一书。
我们眼前的这处白墙灰瓦的丁耀亢故居,是近年来新建的,已经不复当年模样。当年的书院早已被毁,草堂也于六十年代被拆除,丁耀亢在这里的遗迹几乎荡然无存,唯有他种植的两棵银杏树还屹立在庭院之中。这是一对夫妻树,雄树高大,雌树相对矮小,它们相依为命,风雨同舟,携手走过三百多年的风雨岁月,如今依然生生不息,让人感到了生命的强大与坚韧。正是出于对生命的敬畏,树上才挂满了人们用来祈福的各种红色布条。
有资料说这两棵树是丁耀亢的父亲丁惟宁栽种的。至于是谁栽种的,已经不重要,它们因丁氏父子的名气而成为名胜古迹,并且造福一方,足以告慰埋葬于黄豆山南坡上的丁耀亢的英魂了。无论老桥老树,还是白粉子沟(相家沟),它们都跟着丁耀亢沾了文化的光。这是文化之荣耀,也是文人之荣耀。
当今,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许多地方还把文化产业视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文化旅游更是方兴未艾。这是文化之幸,更是文人之幸。我虽然称不上文人,但也做着一些文化的事,为之也感到幸运。
我向丁耀亢故居合掌叩拜,敬拜文学,敬拜文化。
(本文来源于乔有山文化传媒公众号)
诸城行 探风情(第15期)I走进昌城:垦荒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