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一个多小时,记者来到重庆北碚区柳荫镇,青色的山丘层峦起伏,成片的树木郁郁葱葱,开阔的水田好似一幅水彩画。进入东升村,记者眼前一亮,只见道路两旁用竹子布局的隔离带错落有致,许多民居房屋都有多个竹编造型上墙,墙上一幅幅生动的壁画散发出艺术气息。记者踏上了“柳荫星河”艺术步道、沉醉于稻香故园“艺术稻田”、观看了青年驻留艺术家展览……
近日,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党总支在柳荫镇举行乡村振兴战略参观实践暨纪念建党100周年主题党日活动。造型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艺术与乡村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天祥介绍,在北碚柳荫,师生团队从美丽乡村示范村层面整体策划,以“农+旅+艺”融合发展思路,对乡村建筑风貌进行改造,建立艺术研学体系,打造柳荫艺库乡村文化中心,推出中国乡村美育行动计划等,为乡村增颜值、增气质、增品质,为乡村振兴发展塑形、赋能、铸魂。
“辣椒的颜色还可以加深一点”“蜗牛壳颜色不好看,应该或白色或彩色的”“广告牌太‘跳’了,不需要刻意突显,位置摆放也很重要”……造型艺术学院副教授曾令香正带着研究生们在二汇村民小组的艺术稻田进行景观现场设计。
一道田坎蕴藏着师生们的匠心。只见用条石、碎石、夯土打造出的五谷晒道弯曲绵延至稻田深处,路面嵌入的“栽秧子的酒,打谷子的饭”“打谷打到心慌,栽秧栽到手僵”“秋后十天满田黄”这些民间“言子”生动有趣,道路两边装点的石磨、犁耙、铲子、南瓜、玉米、大蒜等有乡村记忆的造型作品吸引着来来往往的人们。
“稻田迷宫”别有洞天。“根据身体的自然变化来设计迷宫的地势,或曲径通幽,或豁然开朗,用眼、用耳、用心可以触碰到乡村四季更迭的原貌,从不同的视角领略稻田文化的魅力。”曾令香说。
在这里,从地下观察稻谷的根系生长,从平面遥看远山的起伏葱茏,从万花筒里观看农作物的千姿百态。蜗牛、螺蛳、蚯蚓、碎石、水管、水盆、草帽都成了创作资源。所有元素包括材质、结构都来自对乡村现成机理的再开发。
碎地变景观、鸡圈改舞台、猪圈改书屋、牛圈改凉亭、民居改咖啡吧、粮仓变乡村美术馆……现在,乡村也有艺术味儿了!
“用艺术助推乡村振兴,人是最大的困难。不是我有什么,而是我能为社会做什么,培养这样的人最难。”王天祥以建设艺术创新社会实验室为抓手,以村社艺术的实践回应了当代艺术发展转向。
乡村振兴也是师生接受教育的大课堂。“教育应该回到社会,在社会中发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这是造型艺术学院研三学生吴清鹤在柳荫镇东升村跟村民同吃同住8个月得来的切身感受。
“大地才能给你更多的声音,要与百姓交流。人人都是艺术家,艺术应该是一种共享状态。”吴清鹤说,自从参与了实地设计,对艺术有了不同的理解,对乡村的感情日渐浓厚。吴清鹤把毕业设计作品放在东升村,期待今后能继续为乡村振兴贡献才智。
记者看到,东升村沿线风貌建设正在加速。“我们这里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家就是花园、乐园,很多城里人也来打卡,我们正在修建游客中心,以后会有更多城里人来感受乡村的魅力。”柳荫镇党委宣传委员涂小彬说。( 记者 胡航宇)
原标题:四川美术学院融合“农+旅+艺”发展思路,打造美丽乡村——乡村也有艺术味儿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2021年01月26日第1版 版名:要闻
本期编辑:庄元
觉得好看,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