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贤亮:《大话西游》拍摄地镇北堡西部影城——荒凉缔造传奇
宁夏镇北堡西部影城是已故著名作家张贤亮出卖“荒凉”的传奇,有“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之美誉。
“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彩祥云来娶我。”在这里拍摄的《大话西游》,成为一代人共同的记忆。也是在这里,姜文穿着大裆裤伸手摘走“百花奖”的桂冠,巩俐坐着奶奶的轿子颠进了世界的行列。
从《牧马人》到《红高粱》,从《黄河谣》到《大话西游》,一部又一部华语经典电影作品在这里诞生,这片圣地,赋予众多电影“无声的灵魂。”现如今,在传统的影视拍摄基础上,它还承担着保护逐渐消失的民间民俗文化的责任,力图重现中国古代北方小城镇之风貌。
一切从荒凉和废墟开始
镇北堡西部影城原来是明清时代的边防戍塞,即驻军的兵营,据史料记载,在中国西北部像这样的边防戍塞从明朝到清朝大大小小修建了 500 多座,现存的还有 200多座。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常见的“土围子”一词,指的就是这种西北地区独有的用夯土建筑方式修建的土城堡。
1961 年,张贤亮一次赶集的偶然机会发现了这座古城堡的审美价值。别人眼里破烂不堪、一堆废墟大羊圈,张贤亮却从中感受到一股不屈不挠的、发自黄 地深处的顽强生命力。后来,他把这个古城堡写入小说《绿化树》,称之为“镇南堡”,还在景物描写中着重指出它有银幕上的审美价值。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在张贤亮的举荐和撮合下,导演张军钊带着他的摄制组,在镇北堡拍摄了电影《一个和八个》,这片荒凉初涉银幕。1992 年,张贤亮以宁夏文联的名义创办了宁夏华夏西部影视城有限公司,对外称“镇北堡西部影城”。
“因为宁夏文联没有资金,我只得将自己外文译本的版税抵押给银行,再向几家文化单位和镇北堡当地的林草场集资。公司注册资金仅为 93 万元,实际到手的现金只有 78 万元,是镇北堡西部影城初始投入的全部资本。”受资金限制,同时也是为了保持荒凉的特色,张贤亮开始时干脆不在地面上搭建任何景点,采取一种放水养鱼的策略,就这一片荒凉、两座废墟,让影视剧组来任意搭景。
影视剧组搭建的场景十分简陋,但每一个场景都是艺术作品,因为凝聚了电影电视美工师的心血,是根据剧情需要,参考许多历史文字图片资料构思出来的艺术造型。一般来说,剧组拍完了,场景也就作废了,可如果将其当作艺术造型看待就极具价值。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张贤亮要求必须保留原有造型,而其搭建的简陋材料必须更换,使其固化为永久性的景点,这样就形成了旅游基地的雏形。
随着资金的充裕,影城规模也不断扩大,一座座完全使用古旧建材的仿古建筑物拔地而起,外观上完全符合典籍资料的图形记载或记录,同时内部适应并满足现代人休闲生活的需要。每座仿古建筑内外反差极大,外表是古代的,内部是现代的,古代现代融为一体,贯彻了张贤亮“差异产生吸引力”的旅游经营理念。
同时,考虑到旅游景区 300 亩参观面积,整个过程完全要由游客步行,可能在观光时有疲劳感,于是,张贤亮突发奇想,在全程路线的景点布局上要求有一种音乐般的节奏和旋律,有张有弛,有密集景点的视觉冲击,又有空旷的空间,使游客得到视觉与心灵的舒展。这不是工程学所能做到的,必须要有艺术的直觉及想象。可以说,整个镇北堡西部影城是张贤亮的一部立体文学作品。
镇北堡西部影城的“文化遗产”
“要在市场上实现个人的最大利益,必须把别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所以,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为人民服务的经济。”张贤亮在小说《青春期》中这样写道。在张贤亮看来,人们需要在旅游中放松自我,而怎样满足游客们追寻新鲜感的需要,只有依靠经营者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想象来营造。“我们民族消失的和正在消失的东西太多,从中随便挖掘一点东西就会使人们惊诧不已。”而这些深埋在历史中的文化遗产,经张贤亮一一再现出来,成为镇北堡西部影城的卖点。
一方面,张贤亮为影城注入“有形的物质遗产”所代表的文化内涵,用低廉的价格大量收购明清家具、古旧建筑石材木料、门框门楣、拴马槽、战车马车、古代兵器、家庭灯具用具等,充实到古堡内相应的景点之中,使得那些原本为了剧情而设计的艺术造型真正有了魂魄。
另一方面,影城还大量引入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再现祖先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游乐方式。目前影城内有几十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于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影城免费给它们提供场所。而对于无法产生经济效益的或者经济效益较差的,影城会大力扶持。
走进拍摄《牧马人》的小屋,隐约可以嗅到秸秆燃烧过的柴火味;在张艺谋《红高粱》酒作坊里还增加了传统民俗酿酒,在影城的标志建筑“百花堂”里,有几千年历史的“斗鸡”重现擂台……除单纯欣赏外,有兴趣的游客也可参与其中,亲身体验那种只能在记忆中寻找的流年往事。
此外,影城有意识地在地面上消除现代器材。镇北堡西部影城明、清两座城堡有大大小小 100 多处景点,所有景点和办公场所、宿舍区域都通水、通电、通电话,埋入地下的电缆线路、电讯线路密如蛛网长达 10公里,作为参观的游客却看不到一点现代的痕迹。而原先早已颓塌的城墙墙体,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可逆性修复”技术一段段地重新挺立起来,既“修旧如旧”,又焕发出新的光彩。
中国文联主席、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孙家正为此题词:“真好玩!”易中天还写了首五言律诗:“旷野一堆土,居然八阵图。捉刀写世界,仗剑走江湖。大隐何妨市,立言未必书。壮哉镇北堡,真是不含糊!”余秋雨来参观后,赞扬说:“镇北堡西部影城是整个宁夏的一个文学气场!”
“玩”出创意和财富
在“知识经济”的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给智力创造财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只有智力开发、创意策划才能创造出高额回报率。为此,镇北堡西部影城投入了大量智力、创意及策划。而在整个创办和经营镇北堡西部影城过程中,张贤亮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心态,用“玩”的心境来盘活这一片荒凉与两座废墟。
张贤亮手下用的人包括高管人员,基本上是一群农民工,文化水平最高的也不过是本地区高中毕业和中专毕业的学生。要将农民工和没有受过专业教育的员工培养成旅游服务业合格的从业人员,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在这方面来不得一点急躁,更不能揠苗助长,对他们既要聘请专家学者经常讲课,不断地再教育,又要我本人的身体力行,耳提面命。”影城刚开业时,张贤亮已经 57 岁,如果孜孜以求地以赚钱为目标,在当时市场经济尚在无序状态,每办一件事都非常困难,资金又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张贤亮本人定会疲惫不堪。但他始终抱着一个“玩”的心态,把每一个挑战都当作“玩意儿”,将它们盘弄在股掌之上,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
多年来,镇北堡西部影城来过许多中央首长、各部委及各省市自治区的领导,他们在上大学期间都读过张贤亮的小说,觉得打造这样一个规模的旅游景区肯定会付出极大的体力和精力,而张贤亮却笑着说他现在过的正是“共产主义生活”。
“马克思、恩格斯从未描绘过共产主义的蓝图,但提到有关未来社会即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时,我想他们会作这样的表述:‘在未来物质极大丰富的时候,人们会把劳动转变为每日不可缺少的娱乐。’至少,劳动娱乐化应是一个重要标志。”对于张贤亮来说,不只是写作,即使是很繁重的企业管理、影城的艺术国家一级作家、收藏家、书法家张贤亮。
策划及创意,都当作“玩”。正如他生前所说的名言,“财富都是玩出来的”。如今,张公辅作为 80 后的新一代掌门人,继承父亲的遗愿,“让镇北堡西部影城的未来能为游客提供更美好的旅游体验”。从参与公司经营工作后,他在景点的布置上别有用心,与之前的粗犷风格相比展示出了不同的异域风情:其艺术作品“神犀残骸”已成为影城的标志性景点;
中国古代城镇的演变过程“微缩景观”通过古代热闹的街市、杂耍卖艺、古丝绸之路等表演,人们可以感受古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娱乐方式的转变过程,每一幅画面都展现了古人的文化品位和道德观念;
2014 年创作“中国 99 精怪图集”,并将其打造成为展馆的形式对外开放展示。同年,在镇北堡西部影城启动了夜游项目,成为宁夏首家开展夜游项目的景区,成功举办红毯盛典暨奇幻夜游活动;
2015 年举办“中国宁夏镇北堡西部影城第一届国际艺术节”;
2015 年,在张贤亮去世一周年之际打造了张贤亮纪念馆,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实物等形式,展示了张贤亮的身世、作品、创办影城的经历,并举办了张贤亮纪念馆开馆仪式暨文学成就研讨会。
张公辅深刻地意识到,目前我国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政策的变迁和竞争的威胁,而是结构臃肿、运作无序、信息不畅、人才不支持、成本无意识等基础管理问题。聚焦“精益”,着眼提升,是大形势下对每个行业的发展要求。为此,在管理上,他要求员工“关爱同事 创造价值 实现自我”,对外“始终把游客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以游客为导向、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为游客提供更细致、更周到的人性化服务。”
“作为服务行业,我们发挥着管理者和服务者的所有热情和能量,要求每个从业人员立身敦厚、存心朴实,待人友好、与人为善,宽容大度、礼仪文明。
总之,要有‘一切以游客的感觉为第一优先’的崇高境界,这也是父亲生前坚持的准则。”张公辅如是说。
现如今,在传统的影视拍摄基础上,它还承担着保护逐渐消失的民间民俗文化的责任,力图重现中国古代北方小城镇之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