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圆明园,比春夏更加寂寥,失去了繁茂枝叶的点缀,那里真正变得什么都没有,极目所及,尽是荒凉。
许多人都去过圆明园,却极少有人游懂圆明园。她是众人眼中的断壁残垣,是悲剧的象征所在,是英法联军的罪证,但同时,她曾经的风华绝代少有人见。
眼前的废墟和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历史或许掩住了一个事实——这座万园之园曾经是大清皇帝工作生活、休闲娱乐之处。断壁之下,焦土之上,上演过一幕幕后宫传奇、官宦相争,仅仅是那些人和事,就足够传奇和精彩。
展览馆内展出了若干出土文物,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是如今圆明园中唯一值钱的东西。来过圆明园的朋友曾抱怨——大老远来到这里就是为了看一堆石头?但你是否想过,百余年前它们也不过是一堆石头,只是比现在要美得多。
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是由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耗时150余年共同缔造的“万园之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一场大火将这园子烧为灰烬。随着时间流逝,历尽劫难的圆明园已被悲苍与荒凉掩盖,逐渐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如今的年轻人甚至都无法想象她的旷世盛景。
维克多·雨果1861年写过——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饰以琉璃,饰以黄金,饰以脂粉。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看着眼前的景致,你是否能想象出她的无双容颜?
在很多人眼里,大水法就是圆明园。毫无疑问,这是圆明园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组建筑,是西洋楼景区的一部分,所谓水法,就是喷泉的意思,大水法就是大型喷泉。
即使只是残景,也依稀能看到这些建筑曾有的豪华。这些石柱尽管过了百余年,依然莹白如玉,可见营造时选材之讲究,更可见彼时中国国力的强盛。
北京难得的晴朗天空下,冬日暖阳斜照在大水法和周边建筑的废墟上,一切似乎都被镀上了一层金光。这些残破的石块仿佛断臂的维纳斯,有种残缺美,也如同所有被时间和历史损毁的建筑,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悲剧”。
残阳照残迹,冬天的树木如中国画中遒劲有力的笔触,这些树见证了园子里发生的一切,它们不会说话,它们长出一圈又一圈的年轮。
湖面布满枯萎的荷叶荷梗,隔着水遥看夕阳格外美丽。这里的风光还是那么美,但它却不再是当年那个辉煌气派的皇家别苑了。(欢迎您在评论区点赞留言,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落榜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