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场热闹非凡。姚 咏 摄
凉都隆冬,万山披银,玉树琼枝,分外妖娆。
曾经,一提到六盘水的冬天,就连久居冰雪皑皑之地的北方人也“不寒而栗”。如今,严冬洋溢的冰雪情韵,因为冬季旅游产业的兴起焕发出新的活力:仅2017——2019年“滑雪季”期间,六盘水市接待滑雪游客达30万人次,经营收入超7000万元。
“这里有初级、中级和高级赛道,能满足不同级别滑雪爱好者的滑雪需求,不用去北方也能体验滑雪乐趣,真的很方便。”2021年元旦期间,昆明游客张俊兴第二次来到玉舍雪山滑雪场滑雪,美丽的冰雪场景、充满激情的滑雪赛道让他大呼过瘾,“以后每年冬天,我都要邀约亲朋好友来玩上几天,真是太爽了!”
游客之“爽”,成就了“南国冰雪城·贵州六盘水”的城市新名片。
国家战略催生“白色经济”
作为六盘水来说,走一条成长型资源城市的转型发展之路,需要坚强有力的支点。
在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国发2号文件中,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贵州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战略定位,把“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的一项重点任务和支柱产业来发展,明确了推进旅游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这为六盘水因地制宜、依托自然优势、巧做山地文章提供了难得机遇。
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2022第24届冬奥会。以此为契机,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要求:建设一批融滑雪、登山、徒步、露营等多种旅游活动为一体的冰雪旅游度假区或度假地,推出一批复合型冰雪旅游基地。继玉舍雪山滑雪场成为贵州省首家高山滑雪场后,六盘水相继建成了梅花山国际滑雪场、乌蒙滑雪场和云海乐园滑雪场,填补了北纬26度以南“冬”的空白。
2018年,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国家战略出台,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战略目标,为六盘水的冬季旅游插上腾飞的翅膀。
审视六盘水的比较优势,结合正在建设的全国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六盘水提出了“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山地特色产业集聚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思路。突破口,正是旅游产业。
“白色经济”牵手绿色生态
北纬26度是这座星球上最美的风景线。从风情万种的迈阿密、浪漫如诗的夏威夷、绚丽怡人的冲绳岛,到海滨榕城福州、森林之城贵阳、高原春城昆明,还有中国凉都六盘水,连缀成挂在地球胸前的一条璀璨珍珠项链。
进入冬季,孟加拉湾北上的暖湿气流与西伯利亚南下的干冷寒流在贵州西部和滇东北一带交汇,形成神奇的滇黔准静止锋。正处于锋面之下的六盘水,白雪纷飞,美不胜收。
海拔高度、山体坡度、冬季温度、风的速度,在全国乃至世界都难得一见,六盘水打造了北纬26度以南世界纬度最低的4个高山滑雪场,建成各类雪道18条,最长的赛道近一公里,既能达到举办赛事的标准,也能满足普通滑雪爱好者的需要。
围绕国家战略实施,六盘水不断谋实策、出实招、求实效。
2014年开始,六盘水冬季旅游滑雪季推介会相继走进贵阳、长沙、广州、重庆、上海、南宁等地,4个高山滑雪场向南方城市居民“撩开面纱”。
2017年,六盘水成功举办以“南国冰雪城·贵州六盘水”为主题的贵州省第一届滑雪节系列滑雪活动,首次在南方举办世界性冰雪产业发展论坛、高山滑雪竞技体育赛事和区域性滑雪节,填补了南方冰雪运动空白。
2018年、2019年世界雪日暨国际儿童滑雪节六盘水分会场活动、全国青少年高山滑雪邀请赛、贵州省第一届青少年冬季阳光体育大会等冰雪赛事活动持续举办。
2020年1月,六盘水冰雪体育旅游线路入选全国“2020年春节黄金周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以滑雪、温泉为主的运动康养产品成为贵州冬季旅游的亮点,丰富了“多彩贵州”的品牌内涵,实现“冷资源”变“热经济”均衡发展。
特别是为推动青少年冰雪运动的大力开展,六盘水开展冰雪运动惠民工程和免费体验活动,集中打造一批试点学校,开设冰雪课程,5万名学生参与其中,为冰雪事业集聚着能量。
“冷资源”“热产业”成就冰雪传奇
“去滑雪了吗?”在六盘水,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已融入广大市民休闲娱乐、强身健体的日常生活,成为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梅花山国际滑雪场,滑雪爱好者身着色彩艳丽的滑雪服,脚踩滑雪板或直冲、或转弯,驰骋在滑雪道上,体验速度与激情。
“(梅花山国际滑雪场)距离市区最近,开车十几分钟就能到。”带着孩子在戏雪区内打雪仗的滑雪爱好者林霞,对这儿情有独钟。“往年冬天孩子一放假就窝在家里没地方去,现在有地方玩了。每年我们都会约起三五好友来梅花山滑雪,凉都的冬季旅游已经爆发出巨大的经济效应。”她说。
“贵州省盘州市第一中学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训练基地”2020年12月正式挂牌,这个位于乌蒙滑雪场的训练基地,总规划面积约150亩,总造雪面积约5万平方米,滑雪场区域约4万平方米。通过学校增设的滑雪课,一中学生在这儿安全训练、安全滑雪,成为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受益者。
为打破滑雪运动的时间、气候限制,满足游客需求,在原有场地上,玉舍雪山滑雪场还投资建设旱雪场。现有1条初级雪道、1条中级雪道、1条高级雪道、2条旱滑雪道,能同时容纳滑雪爱好者5000人,日接待游客量达12000人次。一年四季来凉都“滑雪”不再是镜中花、水中月。
滑雪场周边的农民成为了首当其冲的受益者。
梅花山上土生土长的李章丽是雪具组收银员,现在每月收入3000元。“过去只能靠种传统农作物过日子,自从到滑雪场工作后,收入翻了几番。” 李章丽对如今的生活很满意,“这几年来梅花山国际滑雪场滑雪的人一年比一年多,白雪成了‘白银’”。
梅花山国际滑雪场附近像李章丽这样“靠雪吃饭”的村民有200人左右,他们通过参加技能培训,从‘脸朝黄土背朝天’整日耕作的农民变为导游、观光车驾驶员等旅游服务相关从业者,带动户均收入4万元以上。
“春踩水城春绿,夏来花海漫步,秋看杏黄果熟,冬在雪上飞舞”,随着“旅游+”文章的不断升华,丰富多彩的冰雪运动,让凉都的冬天热气腾腾,生机无限。
来源:中国六盘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