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厚泽,古道遗韵。会理历史文化厚重,有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城,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城文化、红色文化、石榴文化、川滇文化、民族风情文化、饮食文化整合构成文脉相承的会理文化。2月1日,四川省政府公布关于同意撤销会理县设立凉山州会理市的批复。
冬日里,会理古城楼上,阳光正暖,大家聚在一起,喝着茶享受着悠闲的时光。夏日里,这里风轻云淡,俯瞰古城,护城河畔的垂柳绿意正浓。会理四季如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中亚热带西部半湿润气候区,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夏天最高气温为30℃,最低温可降到10℃以下,年平均日照2398小时,平均相对湿度69%左右,有着“小春城”的美誉,是康养旅游的好去处。
会理城区夜景
叶长智 | 摄
康养好去处
人文风情浓郁的川滇交汇地
会理地处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腹心地带,位于川滇结合部,与昆明、攀枝花、西昌区域中心城市紧密相连,是中国南亚出境通道上的重要节点,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出古城文化、红色文化、石榴文化、川滇文化融合交汇、文脉相承的会理文化。
地处川滇交界处的会理市,有着许多值得一去的地方,只要你静下心来,就能体会感受到它的厚度与魅力。
2019年,会理县被评为“新时代·中国最佳文化旅游名县”,会理端午风情游被评为“新时代·中国最具特色旅游节庆品牌”,会理古城入选第一批四川文化旅游特色小镇。
极具地域风情的会理端午宴
叶长智 | 摄
作为凉山南线旅游线路上的一颗明珠,会理境内有着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相继成功创建会理古城、会理会议遗址等4A级旅游景区,目前,正积极创建龙肘山4A级景区,及一批3A级景区,与此同时,一批文旅项目相继在这里落户。
会理古城始建于元代,建成于清雍正十二年,至今仍基本保留古城旧有的布局风貌,7条大街、23条小巷呈棋盘状布局,总面积达18万平方米的明、清两代和民国初期的建筑散布其间。漫步其间,街道上人潮涌动,小摊贩们应声吆喝,为古城增添了一份热闹与繁华,脚踏青色的砖瓦,古色古香的建筑尽收眼底,城墙上斑驳的印迹诉说着历史。
这里是一片红色的沃土,1935年,红军在会理皎平渡口巧渡金沙江,摆脱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中央政治局在会理城郊的铁厂村召开了著名的“会理会议”。皎平渡红军渡江遗址和会理会议纪念地是全国首批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列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名录。红军长征过会理纪念馆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会理会议遗址
邹森 | 摄
“川滇锁钥”的特殊地理位置,奠定了其川滇风情交融,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共存的多元文化特征。四川省唯一傣乡新安乡傣族乡泼水节,“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小黑箐乡的祭龙、歌舞、大号、蹢脚舞、筛糠等独具风情。独具特色的端午节“端午药膳”“游百病”等习俗,历史渊源可追溯到两汉、三国时期,有着厚重的历史基础和深厚的群众基础。
小黑箐镇白沙村蹢脚舞
宜人的气候,使这里成为康养胜地,加上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人文风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
始于唐宋鼎盛于元明
会理绿陶彰显岁月的痕迹
到会理,定要去会理绿陶AAA景区参观一番,临走时将一份喜爱的绿陶产品带回家,色彩独具特色的会理绿陶既是生活用品,也是收藏品。
会理绿陶文化产业园占地约150亩,是凉山首家民办陶文化主题博物馆,开设了艺术家工作室,培养了许多绿陶新生代传承人。完整地展示着绿陶制作的工艺,包括绿陶博物馆、制陶工艺坊、古窑遗址等板块。
走进制陶工艺坊里,陶艺家们正在用双手进行作品创作,随着不停地转动,一个个精致的陶坯渐渐露出形状,在另一侧的烧制间里,整齐地摆放着刚出炉的陶瓷制品。
待入窑的会理绿陶坯
沈虎子 | 摄
会理绿陶,因采用天然“孔雀石”配釉,经高温(1260℃)氧化焰烧制后呈宝石绿色而得名。经专家考证:会理陶瓷烧制始于唐宋,鼎盛于元明,属南方龙泉窑系,前有唐宋青瓷、后有明清绿陶。会理的陶瓷生产始于宋末元初,盛于明、清,沿于民国直至今日,已有800余年历史。
2009年,会理绿陶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绿陶基地展出的绿陶艺术历史作品有680件套,绿陶艺术精品460件套,主要对外宾、学者和游客开展绿陶艺术知识普及。
目前,会理绿陶的发展已列入《四川省工艺美术千亿产业发展规划》,是凉山彝族自治州“十三五规划”、会理县“十三五规划”中重点打造的特色旅游商品,将进一步带动凉山特色旅游纪念品、特色旅游商品市场。
暖意融融的会理美食
治愈冬日的寒冷
会理,享有“小成都”美誉,小吃美食之精美多样,生活悠闲适宜人居。想来会理旅游的理由很多,遍布大街小巷的特色美食就是让人不可拒绝的理由之一。
愉快的一天,从早餐开始。会理受游客喜爱的特色早餐众多,鸡火丝饵块、熨斗粑、油茶、稀豆粉……每一种都让人印象深刻。
白色的饵块丝在锅中翻滚,鸡肉撕成细丝,红色的火腿肉切丝,再烫几片碧绿的蔬菜,红白相间,让人充满食欲。吃一口,嘴里有火腿香、鸡肉鲜、骨髓浓,入口十分舒爽。
熨斗粑是用小铜锅在炭火上烙制,片刻之间,金黄出锅,芳香扑鼻。熨斗粑须得趁热吃才香,米浆发酵的酸甜配合着鸡蛋滑腻的口感,咬开后是满口的松软与香糯,让你浑身充盈着热量,足以抵御清晨的寒意。
会理熨斗粑
稀豆粉和油茶也是会理传统的吃食,比较清淡的口味特别适合老年人和儿童。
会理的羊肉是出了名的,会理人对羊肉的喜爱更是声名远扬。据说,出差回到家乡的会理人,第一件事就是去吃一碗羊肉。走进古城里一家并不起眼的羊肉馆,一口大锅放在店内,锅里正冒着热气,奶白色的羊肉汤在锅里翻滚。“我们家的羊肉馆已经开了10多年了,味道非常地道。”老板娘热情的介绍说,虽然店面不大,但到冬天每天都要杀2头羊才够卖。
切好的羊肉和羊杂放在汤锅里一起端上餐桌,乳白色的汤上漂着两把翠绿色的葱,看上去让人食欲大增。蘸羊肉的小蝶里,放着香菜、小葱、盐、花椒、小米辣、豆瓣酱等佐料,糊辣椒则是蘸水美味的秘诀,会理人爱吃糊辣椒,而且一般都会自己炒制。夹了一块羊肉,蘸上佐料,放在嘴里。羊肉带着皮,吃在嘴里,肉质细腻,羊皮软糯。
自明、清两代起,外地移民进入会理后,饮食方式汇集了南北特色,加上川滇食俗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风味特点。
铜火锅是会理“三宝”之一,自古以来,会理民间就有用铜锅铜器烹饪菜肴的习惯,用铜锅煮出的菜品有一种特殊的清香,十分可口,最适合冬日里一家人聚在一起享用,热热烙烙暖意融融。
铜火锅与川菜火锅相似,仅是器皿有所不同,铜火锅以杂菜炖煮为主,特点是汤鲜肉美,菜火巴软入味,热气喧腾,营养丰富。所用味碟用家常豆瓣、辣椒油、火葱末、小米辣和蒜泥拌成,滋味比较浓烈,还可边吃边加入时鲜菜蔬涮烫,汤味越炖越鲜。
古城故事多,需住下来慢慢品味。位于会理古城东街的四合诚品民宿,正是利用古城文化吸引游客,民宿距凌霄楼仅十米之遥,原为杨氏将军府邸旧址,其先辈为江西明朝杨门武将,平乱戍边迁徙到会川古城定居数百年。将军府后人杨迪即为四合诚品客栈负责人,80后杨迪在外经商多年,为将杨家大院与时代发展更好融合,于是有了处处彰显中式元素的四合诚品。
客栈开业迎宾,客房入住率都非常高,来自浙江、北京、攀枝花等地的游客对在这里的居住体验赞不绝口。
暖融融的阳光下,邂逅古城的浪漫与风情,品味时光的印迹,会理,有你所向往的诗与远方。
作者/袁蕾
来源/五彩凉山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