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是河北正定,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悠久,名人古迹更是数不胜数,三国常胜将军赵子龙、百岁帝王赵佗、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等等都是我们正定老乡。而说到名胜古迹素有“三山不见,九桥不流”“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的美誉。隆兴寺、开元寺、临济寺、凌霄塔、须弥塔、澄灵塔等等知名建筑更是数不胜数。
每到过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大小小的街道也都早早地就挂上红红的灯笼,一派祥和国泰民安的盛世场景。而每到春节,我们的正定美食---“八大碗”也必是家家户户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
正定八大碗,是正定一带民间传统菜肴的主要代表,此技艺创造经过历史演变和战乱,直到唐代才基本定型并开始广泛流行。八大碗主要包括:四荤、四素。四荤以猪肉为主,并精选其肘子肉、后臀肉,还有以精肉做成馅制成肉丸子,分为扣肘、扣肉、方肉、肉丸子。
四素以萝卜、海带、粉条、豆腐为主等30余种,根据招待的客人不同,选择其中八种,经过其独特制作工艺做熟而成。由此技艺制作的八大碗已经成为该县城乡婚庆、重大节日招待尊贵客人时,不可缺少的一套菜肴,已成为正定县民俗文化中的优秀代表之一。
正定宋记八大碗相传是常山赵子龙所创。因为赵子龙每次打完胜仗,都要大碗盛肉,大碗盛菜的犒劳将士,于是追随他的伙夫再返回正定故里以后,就将这种菜的做法也带回了家乡,并流传至今。
正定八大碗的荤菜,一般都采用先煮后蒸的方式,煮,分为“武煮和文煮”,蒸,分为“武蒸和文蒸”,制作前后耗时需要十几甚至20多个小时才能完成。其特点是色泽诱人,肥而不腻。制作八大碗的厨具也十分讲究必须用最原始的那种灶台,灶台为长方形,上面是一口大锅,就是为蒸碗所用,大锅的后边儿,是一个对称的小锅,也叫后锅,顶端是烟筒,大锅蒸碗时,后面的小锅是用来炖素菜的。
方肉和扣肉,条肉做法一样。五花肉煮熟,或者7分。对应的切条的切成条和扣肉一样。粉条和海带基本一样。直接放锅里煮放葱姜大料。酿豆腐,把豆腐切成三角形大概2个直角边的长度在4-5个都可以了也可以自己决定厚度一般都在8个毫米左右不超过1M C然后油炸(就和炸豆腐尖一样)然后长边中间用刀划一口子,放肉馅的深度最好不要划通,然后装肉馅上碗蒸,按照严格的程序和工序。其技艺主要在选料、刀功、火候的掌握以及配料的选择上下功夫。
八大碗的制作需经过煮、炸、蒸一系列复杂的工序,首先将选好的带皮肉放在锅中煮至七分熟,捞出后趁热在肉皮上抹一层面酱,然后改为油炸,待肉皮呈红褐色时出锅刀切。切肉考验一个厨师的刀功,讲究肉断皮连、一夹即断。然后是蒸,蒸分三次,前两次不放调料,每蒸一次篦一次油,以去油腻。最后把调制好的汤料加入碗中,再蒸一两个小时,才算大功告成。蒸好的肉肥瘦相间,肥而不腻。最喜欢吃的是蒸饭蒸肉饭后多为金黄色或红褐色,皮下的肥肉是白白软软的,瘦肉一般都是酱红色的,一看就让人食欲大增。肉方一般都是一层肥肉,一层瘦肉的中肋肉制作而成。这一碗肉看着是10分的肥腻,但是吃起来入口即化,没有腥味,让人回味无穷,满口留香。
八大碗制作技艺充分体现了正定县人民民风纯朴,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和精神特征。发掘抢救此项工艺对繁荣正定民俗文化,丰富民间菜系、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将会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八大碗”美食,每个地区的八大碗美食都各有特色。但是传递在八大碗背后的浓浓温情和期望是共通的!
各位看客看懂了吗?赶紧准备起来回家制作吧,春节除夕一家人共同享受这份美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