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河南省洛阳市高新区智达法律服务所 贾红松
潘朝铎 摄
春风一吹,瀍河两岸的迎春花、连翘花、李花、桃花追赶着春天的脚步渐次开了。黄色的、白色的、粉色的花朵热热闹闹地簇拥在枝头,白的如雪,红的似霞,黄的赛金,宛如一片片彩云散落在瀍河两岸,点缀了东城的寻常巷陌。
“东城桃李”可是古都洛阳的八小景之一。隋唐以下,从城北的含嘉仓,到城南的承福门,瀍河两岸从来不缺桃李和杨柳,时节一到,桃红李白,杨柳如烟。踏青寻芳者的履痕,熙来攘往,络绎不绝,从容叠加在这片沉淀了几千年历史的土地上。
虽然古今相隔,东城桃李的缕缕余香,像飘渺在瀍河上的轻雾一样,朦胧在古都悠远的记忆里。永济桥东头的那株老柳树披上了绿装,老树如虬的身姿倒映在瀍河的柔波里,像一位阅尽沧桑的老者,叩问着帝都的绵绵文脉。
沿着瀍河岸边的步道一路向南,金顶巍峨的晴望阁和朱樱塔就矗立在瀍河和洛河的交汇处。往北眺望,东岸是铜驼暮雨的亭台楼榭,西岸是潞泽会馆的飞檐琉瓦,掩映在一片繁花和柳翠之中的古建筑,与水边的蓼草,河堤旁的柳烟,还有横跨在瀍河上的那座风雨桥一起,构成了一幅厚重但不失亮丽的风情画卷。
潘朝铎 摄
一泓清水从壑底缓缓流过,在晴望阁下汇入洛河。河湾的水面在这里一下子宽阔了许多,粼粼波光里,有几群野鸭在水中悠闲地觅食。“春江水暖鸭先知”,它们忽而在水面上追逐嬉戏,忽而钻入水里躲藏,野鸭的灵动和可爱,惹得河边的几个孩子看了许久也不愿离开。
“瀍壑朱樱”是东城在这个春日里最迷人的一处新风景。前两年整治瀍河时,河堤岸畔新植了不少樱树,几年时间下来,一株株盛开的樱花盖过桃李的风头,成了这个时节的主角。快点看啊,风雨桥下的那几株樱花正开的灿烂,一树繁花压得枝头低垂,花枝颤颤。有几只蜜蜂在花间翩翩飞舞,嘤嘤嗡嗡的声音喧闹了花事。
湛蓝的天空下,有微风拂过,煦风摇落下一阵花雨,假若有镜头恰好捕捉到了这个瞬间,那一定是一帧美轮美奂的画面。
潘朝铎 摄
最好在春日里到东城探古访幽。沿着瀍河东岸慢行,过九都路大桥后拾级而上,就到了铜驼暮雨文化园区的南门。迎面有两幅楹联高悬在唐风古韵的牌坊立柱上,楹联字迹遒劲飘逸,内涵磅礴大气,一看就是大家手笔。
潘朝铎 摄
穿过牌坊,从一块块的青石板上轻步踱过,一眼就能看到四只青铜铸成的骆驼站卧在园区的北门口,岁月悠然,丝路逶迤,恍惚间,仿佛能聆听到驼铃声在悠悠地回响。
潘朝铎 摄
晴和楼角有一株海棠依在街角兀自开着,忽然想起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谁复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疫情尚未完全结束,园区内游客虽然不多,但海棠花开依旧。千家万户曈曈日,谁愿意宅在家里,白白地辜负这一树好花呢。
凝碧楼的北墙上贴有整整一壁的老洛阳话,“隔意人”“冰凌疙得”,一句句河洛方言读着饶口,看着费劲,但字字句句里却蕴含着熟悉的乡音和悠悠的乡愁。双燕楼对面的一副楹联很是晃眼:人生自有真情境,河洛从来大舞台,想想也是,只因积淀了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古都人才敢有如此十足的底气。
潘朝铎 摄
游玩到东城当然要尝尝老洛阳的味道。瀍河东大街是名闻遐迩的回坊,这里汇集有老洛阳各色各味最地道的小吃,米气儿面、浆面条、炸油飨糖糕、糊涂面、马家三发元宵、胡辣汤、羊蝎子火锅、清真腊牛肉在东大街上都能吃到。从铜驼暮雨景区出来,顺脚就能拐进东大街,走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品着古风古韵,可以敞开了肚子去饕餮洛阳的特色美味。
年前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天没有喝上一口牛肉汤了,听说洛邑古城东边的马家汤馆已经开门,不管真假都要去看看。出新街口往西一拐就是洛邑古城,远远就看见汤馆门口蹲满了汤客。正在忙碌的马师傅见我登门,打了声招呼,随手抄起舀瓢,利落落地冲了一碗牛肉汤递给了我。
几条葱丝纠缠着几根绿盈盈地香菜,清清爽爽地漂浮在汤碗里,汤浓油红,汤白味香,正是久违了的熟悉滋味。嘬一口齿颊留味、喝进肚肠胃舒坦,真得劲!起身离座,大快朵颐后的满足,瞬间就幸福了整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