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是无尽的思念,也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诗意。许多人都会因为天涯情结,一次次的走向远方。行走在路上,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您可以释放自己的心情,放纵人的本能和天性。
老伴说,爱好摄影的旅行人真好,一路走来可以留下无数精彩的瞬间,总让美好的记忆与人生之旅相伴。尤其是小家伙,一路走来她的表现就是最好的证明。在广州沙面,在海口红树林,在三亚天涯海角,这些地方才是她最喜欢的地方。
那天,我们来到天涯海角游览区,它位于三亚市区西南23公里处,坐公交车可以直接到达。这里有美丽迷人的热带海滨风光、碧海蓝天、青山巨磊、白沙礁盘,椰林鸥燕,南国特有的椰风海韵,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
人们向往大海,其实到了天涯海角你会发现最精彩的还是那些“石头”。数亿年的海浪风雨造化了一个个不同形态的巨石,它们在海风中畅想,在海浪中歌唱。 1982年,一曲《请到天涯海角来》唱响祖国大地,也让“天涯海角”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海角有一块“天涯石‘’,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会与它合影留念,有的时候还需要排长队等待。我们背后的那块巨石,这就是著名的“天涯”石,是景区的标志和象征。依山傍海的“天涯石”历经亿万年的岁月沧桑,真可谓“坚如磐石”。
雍正五年,崖州知州程哲不经意在一块巨石上写下了“天涯”二字。为“天涯”重新进行了界定。有趣的是这小小芝麻官题写的“天涯”却把天涯海角永远定格在中国的历史上了。
程哲再也没有想到,正是因为他题写了“天涯”二字,让中华民族“天涯情结”有了特定的物化载体,寄托着古往今来人们的丰富情感。让这里成为一代又一代人追捧的地方。
从遥远的北方来到这里,花钱看石头。当你站在天涯石面前的时候,心中的天涯清洁得到抒发,站在石头上眺望南海,你一定会说:值了!
大家一定注意到了,“天涯”石正下方还刻有“海阔天空”四个隶书体大字。据传是清末文人所题,但题刻者和题刻时间有待考证。
“天涯海角”寓意是用于表达旅人客居异乡的惆怅情结。经过千百年来承前启后的积淀,这一成语已经积聚了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句句诗句是一种思念的表达,而天涯海角游览区则具像的承载了这一曼妙的文化意象。
天涯石右边侧面的“天涯海角游览区”石刻是现代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先生游览天涯海角时所题写的。
1961年2月20日,郭沫若先生第一次来到天涯海角摩崖石刻,题写了“天涯海角游览区”。同行人员介绍说“天涯”为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谪居海南时题写的。因郭沫若与苏东坡为同乡,景仰已久,对苏轼笔迹熟读于心,总觉得不像。
时隔一年后,1962年2月19日上午郭老再次来到天涯海角游览,看到一年前题写的“天涯海角游览区”七个大字已刻于巨石之上,颇感欣喜。这次郭老在鹿回头宾馆过年,时任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州委副书记兼崖县县委书记的董早冬请求郭沫若帮助点校光绪《崖州志》。《崖州志》成为郭沫若生平点校过的唯一一部地方志书。
在这部《崖州志》上清楚地记载“天涯”为雍正年间崖州知州程哲所题,为了准确验证这一记载,郭沫若第三次来到天涯海角,登石目验,果然在“天涯”字左看到题款“程哲”,从而纠正了讹传。这是这位考古学家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考证摩崖石刻。
郭老三游天涯海角,攀石考古字的严谨治学态度一直被传为佳话,于是有人感叹道:“苏刻天涯成假话,沫若三来是与真”。郭老的题名、赋诗和考证,也使天涯海角名声日响。
“南天一柱”也是景区内一大自然奇观。昂然挺立的巨石雄峙南海之滨、笑傲惊涛骇浪,颇有伟岸巨人般的凛凛风姿。展开1990版2元人民币的背面,您会发现这精彩撼人的石景竟深入在华夏儿女每一天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中。
借此游记记下郭沫若先生留有【天涯海角诗三首】。其一:
海角尚非尖,天涯更有天。波青湾面阔,沙白磊头圆。劳力同群众,雄心藐大千。南天一柱立,相与共盘旋。
其二:
海日曾相识,重逢已隔年。字蒙刀作笔,诗累石为签。红豆春前发,青山天际燃。临风思往事,犹有打鱼船。
其三:
去年助曳网,今日来何迟。访古字方显,得鱼人正归。点头相向笑,举手不通辞。有目甜逾蜜,惠予以此诗。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里是人生的驿站,也是情缘的港湾。情感的丰富、文化的厚重与美丽的风光使天涯海角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圣地。
每一个人都是一本行走的故事书,漫步海滩,登上崖顶,畅游椰林~~,我们在冬日的天边享受着和煦的阳光。眼前美景如画,心里诗意浓浓。
我们多麽想让飘来的海风,把我们的思念送回遥远的家乡,让家人们与我们一起畅游在天涯。
今天,郭老题写的“天涯海角游览区”不仅镌刻于石壁,还被铸成黄铜大字镶嵌于景区大门口,成为天涯海角的“金字招牌”。要知道北京的“故宫博物院”、陕西的“黄帝陵”都出自他的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