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文化潮州”
抢先了解潮州文化广电旅游体育资讯
关注
凤凰山畲族“招兵节”概述
畲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较为古老的民族之一,凤凰山是全国70多万畲族同胞景仰的发源地。潮州凤凰山畲族“招兵节”,乃畲族世代相承的最隆重的传统民俗节日,是一个以祭祀、祈祷为主要形式的祖先崇拜的民俗活动,既集凤凰山畲族文化的大成,又包含粤北、闽、浙、赣、皖等地畲族现今仍保存的祭祖、请祖奏名传法的祭祀仪式和祈福型法事、禳灾型法事、清醮道场等相关情节和场面,是组成整个畲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招兵节动因。招兵节的原生动因,是畲族自古信仰基础的传承。它属于氏族神灵的宗教活动,归于道教中的“闾山”门派,设坛“闾山法院”,对联书“王母驱邪迎百福,闾山断案集千祥”。师承“三奶娘”(陈四姐、李三娘和林九娘),法师在起师请神时,吟诵经文是“一声龙角胜洋洋,启告三清神玉皇,三清玉皇高上帝,大上五灵神老君,王母七千众神将,闾山三官神九郎。”招兵活动之所以能传承至今,富有生命力,在于它的定时、隆重和神圣。畲族宗教信仰是以氏族神灵与世俗神灵相结合为崇拜对象的崇拜,但尤以信仰道教文化为主。
(二)主要情节。招兵节历史久远。相传,在畬族同胞未大量从粤迁往福建、浙江、江西、安微等地之时,每个人口相对比较集中的村都各有本村的法师,各自举行这一活动。
招兵仪式气势宏伟、庄严。首先,要在祠堂大厅中央,用数张八仙桌设置招兵神坛一座,坛内摆放“三牲”、米、香、烛、水果等5排供品,大厅正面和东西两侧,各悬挂“三奶娘”和各位仙师的神像。其次,在大厅门前,设招兵台。据祖辈讲,昔时的招兵台,是由13张八仙桌组叠成13层高塔状型;也有一说是把13张八仙桌捆绑成13层高的,俗称为“洪楼”。后来,不知哪个年代起,改为今天的用3张八仙桌相叠成2层高,上面再放一把交椅和米斗的招兵台。再者,在祠堂前,还需置“恭迎圣驾”神坛,坛内供奉本村诸神衹,与此同时,要搭戏台一座,演木偶戏(俗称纸影戏),起“压地龙”之作用。
现展演凤凰山畲族招兵节的法师队伍,仅存梅州市丰顺县凤坪畲族村一支派,系家族式的世袭传承,传至今有15代,传承人蓝金炮,法名为法通,现年71岁。他保存着一整套完好的经书(经文)24册、文表9份。据他讲,书经是把经文整理成书,属于可以公开传授的,吟诵时可以大声朗诵;心经则是属于那些不可泄露天机的秘笈,只能通过历代法师在最后的心教、口授才能传承,因而只能小声默诵。经书和文表已收入《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提要——畲族卷》,一整套的法器计有:龙角、音磬、木鱼(相传有400余年)、铃刀、印(印牒)(刻“太上老君勅”)、杯、鞭、中鼓和9帧“三奶娘”直联神像也被传承人珍藏。
以凤坪村第14代法进法师演示的招兵活动为例,整个过程仪式分7大段30个细项:
7大段:1.请神;2.奏文书;3.开路引;4.招兵;5.赏兵粮;6.坐楼台;7.谢神。
30个细项如下:起师;大请神;奏文书;请佛;开光明经;消灾忏;请龙;安龙;安灶君;开公王忏;安井;拜田君;做供;打路引;给旗;招兵;上香请师爷;开三奶经;砻谷、舂米;赏兵粮;赏酒肉;安兵;光灯谢土;诵慈悲经;诵观音经;油火烧邪;收邪;送佛;谢师。本村有法师的,最后要增加发兵仪式。
招兵这一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重点,有10个细项,占了全过程三分之一。其招请的兵马有8路,按不同颜色的旗以区分,分别是中营三秦兵(黄色)、东营九夷兵(蓝色)、西营六戎兵(白色)、南营八蛮兵(红色)、北营五获兵(黑色)、左营天仙兵(天蓝色)、右营地仙兵(深黑色)和一面红黄色的总旗(代表历代祖师、先王和本地诸神),以及请天上的“天兵天将”、海中的“六丁六甲”兵马,就像今天所称的陆海空三军一样。
注:摘自《潮州文化研究》2020年第一期 雷楠《潮州畲族“招兵节”概况和价值》
【来源:文化潮州】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